“朝露濕焦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朝露濕焦枯”全詩
定策從中禁,傳聲震海隅。
春風開閉蟄,朝露濕焦枯。
萬里生還客,冠纓淚雨濡。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大行皇太后挽詞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大行皇太后挽詞二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第一首:
家風承舊相,
尊重祖先的家庭風范代代相承,
國體繼皇姑。
繼承并發揚皇姑所奠定的國家制度。
定策從中禁,
定策從中制定禁令,
傳聲震海隅。
傳達聲音震動到海角天涯。
春風開閉蟄,
春風吹拂開啟沉睡的昆蟲,
朝露濕焦枯。
朝露滋潤焦枯的植物。
萬里生還客,
千里迢迢歸來的客人,
冠纓淚雨濡。
頭上冠纓濕透了淚雨。
第二首:
皇宮落日輝,
皇宮失去光輝,
國殤蘭亭晦。
國家的興衰與蘭亭晦暗相呼應。
御筆書金硯,
御筆書寫金色的硯臺,
宮漏絕銀灰。
宮廷的漏壺停止了銀色的滴落。
萬里黃河濁,
黃河泥沙混濁千里,
山河盡銅柱。
山河之間盡是銅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蘇轍寫給大行皇太后的挽詞,表達了對皇太后的哀悼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詩詞通過家風、國體、定策等詞語,展示了蘇轍對皇太后在家庭和國家方面的杰出貢獻的贊美。同時,詩中也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描寫,以春風、朝露等意象,表達了作者對皇太后離世的悲痛之情。最后兩句則以黃河濁、山河銅柱的形象,象征國家的動蕩和沉寂。整首詩詞通過對家國的描寫和抒發情感,展現了作者對皇太后的敬仰和對國家命運的憂慮。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既是對皇太后的悼念,也是對家國的思考和關切,通過精練的詞語和形象的描繪,展示了蘇轍才華橫溢的寫作能力和對時代的深刻洞察。
“朝露濕焦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 xíng huáng tài hòu wǎn cí èr shǒu
大行皇太后挽詞二首
jiā fēng chéng jiù xiāng, guó tǐ jì huáng gū.
家風承舊相,國體繼皇姑。
dìng cè cóng zhōng jìn, chuán shēng zhèn hǎi yú.
定策從中禁,傳聲震海隅。
chūn fēng kāi bì zhé, zhāo lù shī jiāo kū.
春風開閉蟄,朝露濕焦枯。
wàn lǐ shēng huán kè, guān yīng lèi yǔ rú.
萬里生還客,冠纓淚雨濡。
“朝露濕焦枯”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