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墳聊復葬衣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空墳聊復葬衣冠”全詩
厭世乘云人不見,空墳聊復葬衣冠。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子瞻濠州七絕其三逍遙堂》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子瞻濠州七絕其三逍遙堂》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七絕。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猖狂戰國古神仙,
曳尾泥涂老更安。
厭世乘云人不見,
空墳聊復葬衣冠。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蘇轍的心境和生活感受。他借用了戰國時期的神仙形象,表達了自己的狂放不羈之情。古代神仙常被描繪為自由自在、超脫塵世的存在,而蘇轍希望能夠像古代神仙一樣,擺脫塵世的束縛。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猖狂戰國古神仙的描繪,表達了蘇轍對現實生活的厭倦和對自由自在的向往。他將自己比作曳尾泥涂的老人,意味著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已經不重要,不再被人所關注,但這使得他更加安心。他感到厭世,希望能夠乘云離開這個世界,在云端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然而,他意識到自己的愿望只是一種遐想,因為他乘云的行為并不為人所見。他感到孤獨和無助,他的追求和理想只是一種幻想。最后兩句詩中的“空墳聊復葬衣冠”,表達了他對于世俗榮辱的淡漠態度。他意識到人們對他的成就或失敗都已經不再關心,他只能自娛自樂,安放自己的追求和理想。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轍對世俗的疏離感和對自由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人世間的冷漠和對塵世榮辱的淡然態度。詩詞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都非常傳神,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空墳聊復葬衣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i zhān háo zhōu qī jué qí sān xiāo yáo táng
和子瞻濠州七絕其三逍遙堂
chāng kuáng zhàn guó gǔ shén xiān, yè wěi ní tú lǎo gèng ān.
猖狂戰國古神仙,曳尾泥涂老更安。
yàn shì chéng yún rén bú jiàn, kōng fén liáo fù zàng yì guān.
厭世乘云人不見,空墳聊復葬衣冠。
“空墳聊復葬衣冠”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