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廢不可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興廢不可必”全詩
松聲聞道路,竹色凈軒墀。
江近風云改,亭深草木滋。
孤墳吊遺直,狂暗閔元規。
〈卞壺墓在觀側。
〉主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孔武仲金陵九詠 天慶觀》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孔武仲金陵九詠 天慶觀》
天慶觀,觀音寺,坐落在金陵(即今天的南京)。詩人蘇轍寫了這首詩來贊美觀音寺的美景和歷史。
詩詞的中文譯文:
興廢不可必,冶城今靜祠。
松聲聞道路,竹色凈軒墀。
江近風云改,亭深草木滋。
孤墳吊遺直,狂暗閔元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天慶觀的景色和歷史,以及詩人的感慨。
首先,詩人表達了觀音寺的歷史命運:興廢不可必,冶城今靜祠。這里的"興廢不可必"指的是寺廟的興衰與命運無法預測,而"冶城今靜祠"則表示如今觀音寺已經成為一座靜謐的廟宇。
接下來,詩人描繪了觀音寺的自然景觀。他聽到了松樹的風聲,松聲傳遍了道路;看到了竹子的清綠,竹色潔凈了軒墀(指庭院)。通過這些描寫,詩人給讀者展示了觀音寺的寧靜和自然之美。
然后,詩人提到江水的附近,風云改變了景色,亭子更加深邃,草木茂盛。這里的描述表達了江水附近的景色變化和觀音寺周圍的生機勃勃的自然環境。
最后,詩人提到了孤墳,懷念遺直(可能指古代有功之人)。而"狂暗閔元規"則是對閔元規(古代文人)的悼念之情。這部分內容突出了歷史的長河和人事的無常。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天慶觀的描繪,表達了觀音寺的美景和歷史,以及詩人對興衰和人事變遷的思考。它展示了蘇轍對自然和歷史的敏感,以及對生命和時光流轉的深刻感悟。
“興廢不可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kǒng wǔ zhòng jīn líng jiǔ yǒng tiān qìng guān
和孔武仲金陵九詠 天慶觀
xīng fèi bù kě bì, yě chéng jīn jìng cí.
興廢不可必,冶城今靜祠。
sōng shēng wén dào lù, zhú sè jìng xuān chí.
松聲聞道路,竹色凈軒墀。
jiāng jìn fēng yún gǎi, tíng shēn cǎo mù zī.
江近風云改,亭深草木滋。
gū fén diào yí zhí, kuáng àn mǐn yuán guī.
孤墳吊遺直,狂暗閔元規。
biàn hú mù zài guān cè.
〈卞壺墓在觀側。
zhǔ
〉主
“興廢不可必”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