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臨流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發臨流笑”全詩
開閉偶然異,喧豩自不勝,浮舟萬斛升。
岸搖將落木,魚困或投罾。
洶涌曾誰止,蕭條遠欲凝。
力爭知必折,少待亦何能。
一發臨流笑,微言早服膺。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放閘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放閘二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放水閘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閘空非有礙,水靜為誰興。
開閉偶然異,喧豩自不勝,浮舟萬斛升。
岸搖將落木,魚困或投罾。
洶涌曾誰止,蕭條遠欲凝。
力爭知必折,少待亦何能。
一發臨流笑,微言早服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放水閘的景象為背景,通過描繪水閘的開放與關閉,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命運的思考和感慨。
詩的開頭兩句寫道:“閘空非有礙,水靜為誰興。”意思是水閘本身并沒有什么阻礙,水靜下來到底是為了誰而興起。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對于人生的疑問,即人生的起伏變化究竟是為了什么。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水閘的開閉情景,“開閉偶然異,喧豩自不勝,浮舟萬斛升。”水閘的開閉是偶然的,不可預測的,這種喧鬧和喧囂也是無法承受的,浮舟被升起。這里可以理解為人生的變遷和起伏是不可避免的,人們無法控制和承受這種變化。
接著的幾句寫道:“岸搖將落木,魚困或投罾。洶涌曾誰止,蕭條遠欲凝。”描繪了水閘開放時岸邊樹木搖曳,魚兒可能會被捕獲。水勢洶涌,卻沒有人能夠停止它,而荒涼之景愈發凝固。
接下來的兩句“力爭知必折,少待亦何能。”表達了作者對于人們力圖改變命運的思考。無論多么努力,都可能會折戟沉沙;而稍稍等待,又有何能改變呢?
最后兩句“一發臨流笑,微言早服膺。”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境遇的態度。在面對人生的起伏和變化時,作者選擇以微笑迎接,早早接受人生的安排。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水閘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變遷的思考和對于命運的感慨。作者認識到人生的起伏是無法避免的,人們力爭也許會失敗,但在面對這一切時,作者選擇以微笑和接受的態度來面對。這種坦然和豁達的心境是作者對于人生智慧的體現。
“一發臨流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àng zhá èr shǒu
放閘二首
zhá kōng fēi yǒu ài, shuǐ jìng wèi shuí xìng.
閘空非有礙,水靜為誰興。
kāi bì ǒu rán yì, xuān bīn zì bù shèng,
開閉偶然異,喧豩自不勝,
fú zhōu wàn hú shēng.
浮舟萬斛升。
àn yáo jiāng luò mù,
岸搖將落木,
yú kùn huò tóu zēng.
魚困或投罾。
xiōng yǒng céng shuí zhǐ,
洶涌曾誰止,
xiāo tiáo yuǎn yù níng.
蕭條遠欲凝。
lì zhēng zhī bì zhé,
力爭知必折,
shǎo dài yì hé néng.
少待亦何能。
yī fà lín liú xiào,
一發臨流笑,
wēi yán zǎo fú yīng.
微言早服膺。
“一發臨流笑”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