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開翠帟暮氛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開翠帟暮氛消”全詩
月出南樓蟾桂長,笙來北里鳳簧調。
巧蛛露濕千絲網,倦鵲波橫一夕橋。
曬腹曝衣傳故俗,阮庭布犢若為標。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七夕》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七夕》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楊億。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天空展開翠色帷幕,黃昏的煙霧逐漸消散。
薰香在盤中升起,紅煤的煙霧不舍地飄蕩。
月亮從南樓升起,與桂樹一同延伸無邊。
笙簫的聲音從北邊的里巷傳來,鳳凰的音律優美婉轉。
巧妙的蜘蛛在露水中濕潤了千絲萬縷的網,疲倦的喜鵲橫渡著波浪般的一夜橋。
曬太陽暴露肚皮,晾曬衣裳傳承著古老的習俗,布犢若紡織的阮庭,仿佛成為了標志。
這首詩詞描繪了七夕節的情景。七夕節,也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傳說牛郎織女在這一天相會。詩中以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動來表現這個節日的氛圍和情感。
首先,詩詞以天空展開翠色帷幕來描繪夜幕降臨時的美麗景色,同時暗示了牛郎織女相會的暗示。薰香的升起和紅煤的煙霧飄蕩,給人一種溫馨浪漫的感覺。
接著,詩人描述了月亮從南樓升起的景象,與桂樹共同構成了美麗的背景。笙簫的聲音從北邊的里巷傳來,鳳凰的音律悠揚動聽,給人一種神秘而動人的感覺。這些景象和聲音將人們帶入了七夕節的氛圍中。
然后,詩人以巧妙的蜘蛛和疲倦的喜鵲來描繪七夕節的細節。蜘蛛在露水中濕潤了千絲萬縷的網,象征著牛郎織女的愛情糾葛。喜鵲橫渡波浪般的一夜橋,寓意著兩情相悅的人們跨越困難和障礙相會。
最后,詩人以曬太陽晾曬衣裳的方式描述了人們慶祝七夕節的習俗。曬腹曝衣傳承了古老的節日習俗,而阮庭布犢的紡織象征著這個節日的標志。整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交融,表達了七夕節的浪漫和喜慶,展現了人們對愛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天開翠帟暮氛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 xī
七夕
tiān kāi cuì yì mù fēn xiāo, pán xūn zhū méi xī yì piāo.
天開翠帟暮氛消,盤薰朱煤惜易飄。
yuè chū nán lóu chán guì zhǎng, shēng lái běi lǐ fèng huáng diào.
月出南樓蟾桂長,笙來北里鳳簧調。
qiǎo zhū lù shī qiān sī wǎng, juàn què bō héng yī xī qiáo.
巧蛛露濕千絲網,倦鵲波橫一夕橋。
shài fù pù yī chuán gù sú, ruǎn tíng bù dú ruò wéi biāo.
曬腹曝衣傳故俗,阮庭布犢若為標。
“天開翠帟暮氛消”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