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池波暖蕙風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曲池波暖蕙風輕”全詩
才斷歌云成夢雨,斗回笑電作嗔霆。
湘蘭自古傳幽怨,秦鳳何年入杳冥。
不待萱蘇蠲薄怒,閒階斗雀有遺翎。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無題三首》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無題三首》是宋代詩人楊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曲池波暖蕙風輕,
湖面波光溫暖,薰風輕柔,
頭白鴛鴦占綠萍。
年老的鴛鴦占據著綠色的浮萍。
才斷歌云成夢雨,
才華已經逐漸消退,歌聲像云一樣變成了夢中的雨,
斗回笑電作嗔霆。
對峙的回斗星變成了嗔怒的閃電。
湘蘭自古傳幽怨,
湘江邊的蘭草自古以來傳遞著幽怨,
秦鳳何年入杳冥。
秦鳳(指鳳凰)何時才能進入遙遠的冥界。
不待萱蘇蠲薄怒,
不等待萱草和蘇草消除怒火,
閒階斗雀有遺翎。
在寧靜的門階上,斗鳥留下了一根羽毛。
詩的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自然景色和人物的圖景,同時融入了一些哲理和情感的抒發。
詩中通過描繪曲池溫暖的波光和輕柔的薰風,展現了一幅寧靜和美好的自然景色。同時,老去的鴛鴦占據著綠色的浮萍,暗示了歲月的流轉和生命的變遷。
接下來,詩人以寓言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他描述了才華逐漸消退的遭遇,把歌聲比作云變成了夢中的雨,暗示了才子晚年的無奈和遺憾。而回斗星變成嗔怒的閃電,可能象征著人世間的爭斗和沖突。
詩的后半部分則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命運的疑問。湘江邊的蘭草自古以來傳遞著幽怨,暗示了詩人對于生活中遭遇的苦難和悲傷的感知。秦鳳進入遙遠的冥界的問題,則反映了對于死亡和永恒的思考。
最后兩句詩則以具象的方式表達了對人性和命運的看法。詩人說不等待萱草和蘇草消除怒火,暗示了人們內心的怒氣難以平息。而在寧靜的門階上,斗鳥留下了一根羽毛,暗示了人生中意外和遺憾的存在。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繪,融入了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表達了對于歲月流轉、才華衰退、人性和命運的感慨和思考。
“曲池波暖蕙風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ú tí sān shǒu
無題三首
qǔ chí bō nuǎn huì fēng qīng, tóu bái yuān yāng zhàn lǜ píng.
曲池波暖蕙風輕,頭白鴛鴦占綠萍。
cái duàn gē yún chéng mèng yǔ, dòu huí xiào diàn zuò chēn tíng.
才斷歌云成夢雨,斗回笑電作嗔霆。
xiāng lán zì gǔ chuán yōu yuàn, qín fèng hé nián rù yǎo míng.
湘蘭自古傳幽怨,秦鳳何年入杳冥。
bù dài xuān sū juān báo nù, xián jiē dòu què yǒu yí líng.
不待萱蘇蠲薄怒,閒階斗雀有遺翎。
“曲池波暖蕙風輕”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