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路險劍為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青天路險劍為峰”全詩
白帝倉空蛙在井,青天路險劍為峰。
漫傳西漢祠神馬,已見南陽起臥龍。
張載勒銘堪作戒,莫矜函谷一丸封。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成都》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成都》是宋代詩人楊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五丁力盡蜀川通,
千古成都綠酎醲。
白帝倉空蛙在井,
青天路險劍為峰。
漫傳西漢祠神馬,
已見南陽起臥龍。
張載勒銘堪作戒,
莫矜函谷一丸封。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成都的景色和歷史背景。詩中通過對自然景觀和歷史人物的描寫,表達了對成都的贊美和思考。詩人以獨特的視角展現了成都的繁榮和輝煌,同時也反映出時代的變遷和人事的滄桑。
賞析:
1. 五丁力盡蜀川通:五丁指五谷,力盡蜀川通指農民辛勤勞作使得蜀地物產豐富,交通便利。這句表達了成都地區農業繁盛和交通便利的景象。
2. 千古成都綠酎醲:成都作為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被比作一杯歷久彌香的美酒,綠意盎然。這句表達了對成都歷史悠久、文化繁榮的贊美之情。
3. 白帝倉空蛙在井,青天路險劍為峰:描繪了白帝城的景色。白帝城位于巫山之巔,這里地勢險峻,道路艱難,而山頂上的劍峰高聳入云。白帝倉空蛙在井,形象地描繪了戰爭結束后的荒涼景象,寓意著歷史的變遷和人事的更迭。
4. 漫傳西漢祠神馬,已見南陽起臥龍:提到了西漢時期的歷史人物。西漢祠神馬指的是劉備時期的成都祠堂中的神馬,南陽起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這兩句表達了成都作為歷史名城,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英雄人物的傳說。
5. 張載勒銘堪作戒,莫矜函谷一丸封:張載是唐代文學家,他的銘文被視為警示后人的戒律。函谷一丸封指的是楊億自謙的態度,表示他不應該自滿于自己的成就,而應以前人的教誨為戒。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對成都的自然景觀和歷史人物的描繪,展示了成都的繁榮和輝煌,同時也反映了時代的變遷和人事的滄桑。它表達了詩人對成都的深厚情感和對歷史的思考,是一首具有史詩性的作品。
“青天路險劍為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éng dū
成都
wǔ dīng lì jìn shǔ chuān tōng, qiān gǔ chéng dū lǜ zhòu nóng.
五丁力盡蜀川通,千古成都綠酎醲。
bái dì cāng kōng wā zài jǐng, qīng tiān lù xiǎn jiàn wèi fēng.
白帝倉空蛙在井,青天路險劍為峰。
màn chuán xī hàn cí shén mǎ, yǐ jiàn nán yáng qǐ wò lóng.
漫傳西漢祠神馬,已見南陽起臥龍。
zhāng zài lēi míng kān zuò jiè, mò jīn hán gǔ yī wán fēng.
張載勒銘堪作戒,莫矜函谷一丸封。
“青天路險劍為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