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舍前鹽兩京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官舍前鹽兩京道”全詩
官舍前鹽兩京道,居民半雜五陵豪。
卑飛碌碌猶棲棘,馀地飄飄暫鼓刀。
捧檄初同昔人喜,不應搔首歡徒勞。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王中庸赴河南鞏縣尉》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王中庸赴河南鞏縣尉》是宋代楊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風祖席引香醪,
白馬驪駒草色袍。
官舍前鹽兩京道,
居民半雜五陵豪。
卑飛碌碌猶棲棘,
余地飄飄暫鼓刀。
捧檄初同昔人喜,
不應搔首歡徒勞。
譯文:
春風吹拂著祖席,引來了香醪的香氣,
白馬驪駒穿著青色袍子。
官舍前面有鹽兩京道,
居民中有一半是五陵的豪族。
卑微的人仍然掙扎著,像鳥棲息在荊棘之中,
在這片余地上,暫時揮舞著刀劍。
捧著上書的檄文,初次與過去的人們分享喜悅,
卻不應該懊惱地搔首,因為歡樂是徒勞的。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王中庸赴任河南鞏縣尉的情景。詩中通過描繪春風、白馬、鹽道等景物,展示了官員的高貴身份和居民的貧寒境遇。盡管作者身份卑微,但仍然掙扎著生活,表達了對生活的不滿和對命運的思考。最后,詩人提到了捧著檄文的喜悅,但也提醒人們不要過于沉迷于短暫的快樂,而應該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命運的反思。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對比,展示了社會的不公與個人的命運之殤。詩中運用了具象的意象和對比的手法,使詩意更加深刻。作者通過描繪官員和居民的對比,折射出社會階層的不平等和貧富懸殊的現實。最后,通過對捧檄文的提及,表達了對于權力和虛榮的思考,提醒人們不要追逐短暫的喜悅,而應從更高的角度思考人生的意義。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和精準的描繪,傳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和人生命運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批判意味,同時也展示了對于深層次問題的思索。
“官舍前鹽兩京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áng zhōng yōng fù hé nán gǒng xiàn wèi
王中庸赴河南鞏縣尉
chūn fēng zǔ xí yǐn xiāng láo, bái mǎ lí jū cǎo sè páo.
春風祖席引香醪,白馬驪駒草色袍。
guān shě qián yán liǎng jīng dào, jū mín bàn zá wǔ líng háo.
官舍前鹽兩京道,居民半雜五陵豪。
bēi fēi lù lù yóu qī jí, yú dì piāo piāo zàn gǔ dāo.
卑飛碌碌猶棲棘,馀地飄飄暫鼓刀。
pěng xí chū tóng xī rén xǐ, bù yīng sāo shǒu huān tú láo.
捧檄初同昔人喜,不應搔首歡徒勞。
“官舍前鹽兩京道”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