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印綬光初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同印綬光初命”全詩
獻賦多年梁苑客,謫仙重世武夷孫。
一同印綬光初命,幾驛桑麻接故園。
澤國歸程秋欲盡,丹楓黃菊動吟魂。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吳延年宰武義》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吳延年宰武義》是楊億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精神滿腹富青春,
燒尾曾看上禹門。
獻賦多年梁苑客,
謫仙重世武夷孫。
一同印綬光初命,
幾驛桑麻接故園。
澤國歸程秋欲盡,
丹楓黃菊動吟魂。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吳延年的心情與境遇。下面是對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詩中的第一句“精神滿腹富青春”意味著吳延年意氣風發,精神煥發,正值青春年華。這句話描繪了詩人朝氣蓬勃的狀態,表達了他對生活的積極態度。
接下來的兩句“燒尾曾看上禹門,獻賦多年梁苑客”描述了吳延年多年來在文學創作和官場生涯中的經歷。他曾經有過進入禹門(指朝廷官署)的機會,但最終只是個在梁苑(指京城臨安)長期游歷的客人。這表明他在文學創作和官場之間經歷了一種轉折和追求。
接下來的兩句“謫仙重世武夷孫,一同印綬光初命”描述了吳延年的身份和地位的變化。他從一個被貶謫的仙人(指退隱山林的境地)重新回到世俗,成為武夷孫(指官職)的后裔。他再次獲得了官職,印綬(指官印)的光芒初現,意味著他重新踏上了官場之路。
最后兩句“幾驛桑麻接故園,澤國歸程秋欲盡,丹楓黃菊動吟魂”表達了吳延年的歸鄉之情。他幾經輾轉回到了故鄉,驛站連綿不斷,路途遙遠,但他仍然懷念桑麻(指家鄉的農田)與故園相連。詩的最后兩句以丹楓和黃菊作為象征,描繪了秋天的景色,也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思鄉之情。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吳延年的經歷和情感,展現了他在官場和文學創作中的坎坷歷程,以及對故鄉和自然的深深眷戀之情。這首詩詞充滿了詩人的真摯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同時也表達了對青春、官場和家鄉的獨特理解和感悟。
“一同印綬光初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ú yán nián zǎi wǔ yì
吳延年宰武義
jīng shén mǎn fù fù qīng chūn, shāo wěi céng kàn shàng yǔ mén.
精神滿腹富青春,燒尾曾看上禹門。
xiàn fù duō nián liáng yuàn kè, zhé xiān zhòng shì wǔ yí sūn.
獻賦多年梁苑客,謫仙重世武夷孫。
yī tóng yìn shòu guāng chū mìng, jǐ yì sāng má jiē gù yuán.
一同印綬光初命,幾驛桑麻接故園。
zé guó guī chéng qiū yù jǐn, dān fēng huáng jú dòng yín hún.
澤國歸程秋欲盡,丹楓黃菊動吟魂。
“一同印綬光初命”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