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得山龍袞服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勝得山龍袞服披”全詩
豆萁已乏不休思,韭臼兼無絕妙辭。
翠琰雄文慚內史,黃庭美翰枉羲之。
蓬邱麗句偏相許,勝得山龍袞服披。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酬秘閣黃少卿因見所作洞霄宮碑且有題記》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酬秘閣黃少卿因見所作洞霄宮碑且有題記》
秘閣黃少卿作洞霄宮碑,
神龜矯首負碑。
豆萁已乏不休思,
韭臼兼無絕妙辭。
翠琰雄文慚內史,
黃庭美翰枉羲之。
蓬邱麗句偏相許,
勝得山龍袞服披。
中文譯文:
回應秘閣黃少卿見到他所創作的洞霄宮碑,并有題記。
神龜昂首背負著碑文。
我已經無法再繼續運用簡陋的才華來思考了,
而韭臼也沒有出現絕妙的辭章。
翠琰(一種寶石)所寫的雄文令我慚愧自己只是一位文職官員,
黃庭(指黃庭堅)的美麗筆墨卻徒然浪費在羲之(指王羲之)之上。
蓬邱(指杜甫)的美句更加讓人贊嘆,
勝過了山龍(指楊億自己)穿上朝服的輝煌形象。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楊億的回應,回答了黃少卿看到他所創作的洞霄宮碑并題記的情況。詩中通過對自己和其他文人的自謙和贊美,展示了詩人對黃少卿的稱贊和自己的謙遜。詩中的描寫以及對其他文人的評價都是一種自嘲和謙虛的表達,表明自己雖然有一些才華,但與其他優秀的文人相比仍然覺得自愧不如。詩人將自己與黃庭堅、王羲之等著名文人進行對比,認為他們的才華遠超自己,而自己只能默默地贊嘆和崇拜。最后,詩人提到了杜甫的美句,將其置于山龍穿上朝服的形象之上,顯示了對杜甫的贊美和欽佩。
整首詩通過對自己才華的自謙和對其他文人的贊美,展示了詩人對黃少卿的敬重和自身的謙卑態度。詩人以自嘲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同時也表達了對其他文人的仰慕和贊美之情。這首詩展示了宋代文人的謙遜和對文學才華的追求,體現了當時文化氛圍中的一種價值觀和審美取向。
“勝得山龍袞服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mì gé huáng shǎo qīng yīn jiàn suǒ zuò dòng xiāo gōng bēi qiě yǒu tí jì
酬秘閣黃少卿因見所作洞霄宮碑且有題記
qiáo jùn zēng yán lǐ mǔ cí, shén guī jiǎo shǒu fù bēi.
譙郡增嚴李母祠,神龜矯首負碑。
dòu qí yǐ fá bù xiū sī, jiǔ jiù jiān wú jué miào cí.
豆萁已乏不休思,韭臼兼無絕妙辭。
cuì yǎn xióng wén cán nèi shǐ, huáng tíng měi hàn wǎng xī zhī.
翠琰雄文慚內史,黃庭美翰枉羲之。
péng qiū lì jù piān xiāng xǔ, shèng dé shān lóng gǔn fú pī.
蓬邱麗句偏相許,勝得山龍袞服披。
“勝得山龍袞服披”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