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銀臺號三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必銀臺號三昧”全詩
天祿解潮才答客,集仙置使又修書。
非煙繚繞縈珠網,流水潺湲逗石渠。
何必銀臺號三昧,此中更好味真如。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次韻和族弟日華寄編修諸學士之什》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和族弟日華寄編修諸學士之什》是宋代楊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鎖閨漫喜塵通籍,
蓬巷無人肯顧廬。
天祿解潮才答客,
集仙置使又修書。
非煙繚繞縈珠網,
流水潺湲逗石渠。
何必銀臺號三昧,
此中更好味真如。
詩意:
這首詩以自嘲的口吻表達了作者的心情。詩中描繪了作者鎖閉自己的家門,埋頭苦讀,但無人來拜訪;作者在做官的時候,以聰明才智回答客人的問題,被賞識為天祿才子,又在閑暇之余修書;詩人認為自己的境遇像煙霧繚繞的珠網和水流緩緩流淌的石渠,刻意追求銀臺三昧的修煉并不重要,真正的快樂和滿足感在于此時此刻的生活。
賞析:
這首詩以自謙的態度表達了詩人的生活態度和感慨。詩中的鎖閨漫喜塵通籍,蓬巷無人肯顧廬,描述了作者孤獨的求學之路,以及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遭遇的冷落和不被重視的情況。天祿解潮才答客,集仙置使又修書,描繪了作者在做官的時候以聰明才智回答問題,被人認可并受到重用,同時在閑暇之余繼續修煉自己的學問。詩中的非煙繚繞縈珠網,流水潺湲逗石渠,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于世事的淡然態度,認為追求名利和功名并不是真正的幸福,而是在平凡的生活中體驗真實的幸福和滿足。最后的何必銀臺號三昧,此中更好味真如,表明詩人認為修行和修煉并非必要,真正的美好在于此時此刻的生活體驗。
這首詩詞雖然長度不長,但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追求名利和功名的淡然態度,強調了平凡生活中的真正幸福和滿足感。整首詩以自嘲的口吻,表達了詩人對于自身境遇的思考和感慨,給人以深思的啟示。
“何必銀臺號三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hé zú dì rì huá jì biān xiū zhū xué shì zhī shén
次韻和族弟日華寄編修諸學士之什
suǒ wéi màn xǐ chén tōng jí, péng xiàng wú rén kěn gù lú.
鎖闈漫喜塵通籍,蓬巷無人肯顧廬。
tiān lù jiě cháo cái dá kè, jí xiān zhì shǐ yòu xiū shū.
天祿解潮才答客,集仙置使又修書。
fēi yān liáo rào yíng zhū wǎng, liú shuǐ chán yuán dòu shí qú.
非煙繚繞縈珠網,流水潺湲逗石渠。
hé bì yín tái hào sān mèi, cǐ zhōng gèng hǎo wèi zhēn rú.
何必銀臺號三昧,此中更好味真如。
“何必銀臺號三昧”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