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自占碧云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詩篇自占碧云才”全詩
琴曲誰知流水意,詩篇自占碧云才。
廬峰已結白蓮社,鄴下暫尋銅雀臺。
仙殿主人偏好事,春風鈴閣且徘徊。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送僧之大名府謁長城侍郎》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是楊億的作品,題為《送僧之大名府謁長城侍郎》,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東吳舊寺寄巖隈,
駐錫神州久未回。
琴曲誰知流水意,
詩篇自占碧云才。
廬峰已結白蓮社,
鄴下暫尋銅雀臺。
仙殿主人偏好事,
春風鈴閣且徘徊。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楊億送別一位僧人去謁長城侍郎的場景。詩人將僧人比作駐錫在神州的禪者,表達了他對僧人的敬重和對禪宗修行的贊美。詩人同時提到自己的琴曲和詩篇,以及廬山和鄴城,表明他自信自己有獨特的才華和修行成果。最后,詩人以仙殿主人的身份,暗示自己偏好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拘泥于塵世的功名利祿。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含蓄的語言描繪了送別僧人的情景,展現了詩人的自信和對禪宗修行的崇敬。詩人運用了一些意象和象征,增添了詩歌的藝術效果。
首先,詩人提到的東吳舊寺和巖隈,暗示著僧人離開的地方,給人一種舊寺寂寥、僧人離去的感覺。接著,詩人用"駐錫神州久未回"來形容僧人,表達了僧人長期在神州修行的堅持和離開的決定。這里的"神州"指的是中國,將禪宗修行與中國大地聯系在一起。
其次,詩人提到自己的琴曲和詩篇,以及廬山和鄴城。琴曲和詩篇代表了詩人的才華和創作,廬山和鄴城則象征了詩人的修行成果和追求。這些意象和象征都彰顯了詩人自信的態度和對自身才華的自豪。
最后,詩人以仙殿主人的身份,表達了自己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他將自己比作仙殿主人,選擇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而不是被世俗的功名所困擾。這種態度在宋代文人中是比較常見的,表現了他們對自由和超脫的向往。
綜上所述,這首詩通過描繪送別僧人的場景,表達了對禪宗修行的敬重和自信,以及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詩人運用意象和象征,以簡潔而含蓄的語言展現了他的詩意和情感。
“詩篇自占碧云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ēng zhī dà míng fǔ yè cháng chéng shì láng
送僧之大名府謁長城侍郎
dōng wú jiù sì jì yán wēi, zhù xī shén zhōu jiǔ wèi huí.
東吳舊寺寄巖隈,駐錫神州久未回。
qín qǔ shéi zhī liú shuǐ yì, shī piān zì zhàn bì yún cái.
琴曲誰知流水意,詩篇自占碧云才。
lú fēng yǐ jié bái lián shè, yè xià zàn xún tóng què tái.
廬峰已結白蓮社,鄴下暫尋銅雀臺。
xiān diàn zhǔ rén piān hǎo shì, chūn fēng líng gé qiě pái huái.
仙殿主人偏好事,春風鈴閣且徘徊。
“詩篇自占碧云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