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泣累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高堂泣累茵”全詩
庭中華轂滿,膝下彩衣新。
少列悲先露,高堂泣累茵。
嘉賓碣館閉,遺業寢邱貧。
弓冶傳家久。
弦歌宰邑頻。
循良同漢吏,惠愛及齊民。
又出夷門去,還臨灨水濱。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魏奉禮昭文知吉州龍泉縣》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魏奉禮昭文知吉州龍泉縣》是宋代楊億創作的。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平昔登龍坂,因緣識玉人。
庭中華轂滿,膝下彩衣新。
少列悲先露,高堂泣累茵。
嘉賓碣館閉,遺業寢邱貧。
弓冶傳家久。弦歌宰邑頻。
循良同漢吏,惠愛及齊民。
又出夷門去,還臨灨水濱。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魏奉禮昭文成為吉州龍泉縣知縣的過程,以及他對于職位和家族遺業的思考。詩中表達了作者對家族傳統的重視,以及他在擔任知縣期間所付出的努力。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展現了楊億對于家族和官職的情感。詩的前兩句描述了他登上龍坂山,與一位美麗的女子有了相識的緣分。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他在家中庭院,華麗的馬車滿載而歸,新的衣袍在他的膝下。這表明他已經獲得了一定的地位和財富。
然而,詩的下半部分表達了作者的憂傷和思考。他感嘆自己年少時的悲傷和苦難已經顯露出來,站在高堂之上,淚水濕透了衣裳。這可能是因為他意識到即使獲得了權勢和財富,但家族的榮耀和傳統卻已經衰落。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嘉賓和碣館的關閉,以及他留下的遺產陷入了貧困之中。這暗示了他對于家族的責任感和擔憂,也反映了他對于家族遺產和傳統的珍視。
最后兩句描述了他出門離開故鄉,再次回到灨水的岸邊。這可能是他對于離開官職、回歸故土的思考和決定,也許是為了追求內心真正的追求和價值。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展示了楊億作為知縣的經歷和感受,同時也探討了家族、傳統和個人追求之間的關系。通過對權勢與財富的反思,作者表達了對于真正的仁愛和對民眾的關懷的重視。
“高堂泣累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èi fèng lǐ zhāo wén zhī jí zhōu lóng quán xiàn
魏奉禮昭文知吉州龍泉縣
píng xī dēng lóng bǎn, yīn yuán shí yù rén.
平昔登龍坂,因緣識玉人。
tíng zhōng huá gǔ mǎn, xī xià cǎi yī xīn.
庭中華轂滿,膝下彩衣新。
shǎo liè bēi xiān lù, gāo táng qì lèi yīn.
少列悲先露,高堂泣累茵。
jiā bīn jié guǎn bì, yí yè qǐn qiū pín.
嘉賓碣館閉,遺業寢邱貧。
gōng yě chuán jiā jiǔ.
弓冶傳家久。
xián gē zǎi yì pín.
弦歌宰邑頻。
xún liáng tóng hàn lì, huì ài jí qí mín.
循良同漢吏,惠愛及齊民。
yòu chū yí mén qù, hái lín gàn shuǐ bīn.
又出夷門去,還臨灨水濱。
“高堂泣累茵”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