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出碧波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捧出碧波心”全詩
馮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白蓮》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白蓮》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楊億。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昨夜三更里,嫦娥墜玉簪。
馮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
詩意:
這首詩以嫦娥、馮夷和碧波為主題,通過嫦娥墜玉簪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嫦娥的崇拜和贊美,并傳達了對馮夷的敬畏之情。詩中還蘊含著一種對美麗和純潔的追求,以及對傳統文化中的神話人物和傳說的致敬。
賞析:
這首詩通過簡潔的語言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展示了一種深邃而浪漫的情感。首句“昨夜三更里,嫦娥墜玉簪”,以夜晚和嫦娥作為開端,引發讀者對神秘和仙境的遐想。嫦娥是中國傳統神話中的仙女,與月亮和玉素有關聯,她的玉簪墜落意味著一種美麗的失去和遺憾。
第二句“馮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表達了馮夷對嫦娥的敬仰和敬畏之情。馮夷是指馮異,他是一個古代傳說中的忠誠臣子,因為崇拜嫦娥而不敢接受她的玉簪。這句詩揭示了作者對馮夷高尚品德的贊賞,并通過對碧波心的描繪,強調了嫦娥的美麗和珍貴。
整首詩意蘊含著對美的追求和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嫦娥和馮夷作為傳說中的人物,象征著純潔、高尚和崇高的價值觀。詩中的碧波和玉簪也呈現出一種美的形象,給人以清新和寧靜的感覺。通過這些意象的運用,詩人傳達了對美麗、純潔和傳統價值的向往和贊美之情。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簡練而富有意象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傳統文化中仙境和神話人物的崇拜和贊美,同時表達了對美麗和純潔的追求。它以深邃的情感和詩意,給讀者留下了一種美的印象和深思。
“捧出碧波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ái lián
白蓮
zuó yè sān gēng lǐ, cháng é zhuì yù zān.
昨夜三更里,嫦娥墜玉簪。
féng yí bù gǎn shòu, pěng chū bì bō xīn.
馮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
“捧出碧波心”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