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嶼屹中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孤嶼屹中流”全詩
昔有驂鸞客,因名墜馬洲。
洪波長赴海,碧樹幾經秋。
城郭何年變,空聞鶴語愁。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建溪十詠其八仙人洲》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建溪十詠其八仙人洲》是宋代楊億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寒潭吞別派,孤嶼屹中流。
昔有驂鸞客,因名墜馬洲。
洪波長赴海,碧樹幾經秋。
城郭何年變,空聞鶴語愁。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仙人洲的景色和歷史滄桑。詩人描述了洪水漫過的寒潭吞噬了派系分別的場景,一座孤獨的小島屹立在水中央。曾經有一位驂鸞客人因為名字的緣故,墜落到了馬洲上。長久以來,波濤洶涌的大海一直向著這片碧綠的樹林前進,秋天不斷地來臨。城郭的變遷已經無法追溯,只能空聽著鶴鳴的聲音感到愁緒。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仙人洲的景色和歷史變遷,表達了人事如夢的主題。詩人運用形象生動的詞語,將自然景觀和人文情懷融為一體。寒潭吞噬派系分別的場景,給人以孤獨和無常的感覺。孤嶼屹立于水中,形成了與周圍環境的鮮明對比,凸顯了其獨特之處。詩中提到的驂鸞客和馬洲,暗示了曾經的榮耀和名聲的消逝,寓意著人事的無常和滄桑。洪波長赴海、碧樹幾經秋,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歲月的更迭。城郭的變遷和空聽鶴語愁,呈現了歲月滄桑中的失落和感傷。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抒發人情之感,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歷史的思考。
“孤嶼屹中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àn xī shí yǒng qí bā xiān rén zhōu
建溪十詠其八仙人洲
hán tán tūn bié pài, gū yǔ yì zhōng liú.
寒潭吞別派,孤嶼屹中流。
xī yǒu cān luán kè, yīn míng zhuì mǎ zhōu.
昔有驂鸞客,因名墜馬洲。
hóng bō cháng fù hǎi, bì shù jǐ jīng qiū.
洪波長赴海,碧樹幾經秋。
chéng guō hé nián biàn, kōng wén hè yǔ chóu.
城郭何年變,空聞鶴語愁。
“孤嶼屹中流”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