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雨六時飄講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花雨六時飄講席”全詩
花雨六時飄講席,樵風千里送浮杯。
一乘了義刳心學,三藏真文盥手開。
跡似孤云本無滯,飄飄新到帝鄉來。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送僧歸越州》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僧歸越州》是宋代楊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舊房稽嶺鎖春苔,
猿鳥歡迎振錫回。
花雨六時飄講席,
樵風千里送浮杯。
一乘了義刳心學,
三藏真文盥手開。
跡似孤云本無滯,
飄飄新到帝鄉來。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楊億送別一位僧人歸越州的場景。舊房稽嶺上的春苔已經長滿,猿鳥們歡快地迎接僧人振錫回歸。在花雨飄飛的六個時辰里,講壇上彌漫著香氣,樵夫們千里迢迢送來浮杯。僧人一路修行,深入心學,三藏經文洗凈雙手而開啟。他的足跡就像孤云一樣自由,沒有束縛,輕飄飄地到達了皇城。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和僧人歸鄉為題材,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寺廟場景,表達了對僧人修行之道的贊美和祝福。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使詩情與景物相融合,給人以美好的意境和想象空間。
首句中的"舊房稽嶺鎖春苔"描繪了僧人離去前的場景,以春苔長滿舊房為景物,抒發了時光流轉、物是人非的情感。"猿鳥歡迎振錫回"表達了自然界對僧人歸來的喜悅,展示了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接下來的兩句"花雨六時飄講席,樵風千里送浮杯"描繪了講壇上的花雨和樵夫們送來的浮杯,給人以繁榮和歡樂的感覺,同時也暗示了僧人在修行中的智慧和福報。
詩的后半部分以"一乘了義刳心學,三藏真文盥手開"展示了僧人在修行中的虔誠和奉獻,通過禪宗的"一乘"和經典的"三藏",表達了僧人對佛法的真誠追求。
最后兩句"跡似孤云本無滯,飄飄新到帝鄉來"則表達了僧人自由自在的心態和到達皇城的喜悅之情,也抒發了對歸鄉僧人的祝愿和贊美。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和修行者為主題,通過描繪細膩的景象和抒發深邃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對佛教修行的推崇和對歸鄉僧人的贊美。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豐富的意象,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了一種寧靜、安詳和美好的境界。
“花雨六時飄講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ēng guī yuè zhōu
送僧歸越州
jiù fáng jī lǐng suǒ chūn tái, yuán niǎo huān yíng zhèn xī huí.
舊房稽嶺鎖春苔,猿鳥歡迎振錫回。
huā yǔ liù shí piāo jiǎng xí, qiáo fēng qiān lǐ sòng fú bēi.
花雨六時飄講席,樵風千里送浮杯。
yī chéng le yì kū xīn xué, sān zàng zhēn wén guàn shǒu kāi.
一乘了義刳心學,三藏真文盥手開。
jī shì gū yún běn wú zhì, piāo piāo xīn dào dì xiāng lái.
跡似孤云本無滯,飄飄新到帝鄉來。
“花雨六時飄講席”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