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慝簫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群慝簫勺”全詩
以昭德容,以清戎索。
萬邦會同,群慝簫勺。
盡善盡美,侔彼韶箾。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二十七第二》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二十七第二》是宋代詩人楊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分析:
中文譯文:
偃伯靈臺,功成作樂。
以昭德容,以清戎索。
萬邦會同,群慝簫勺。
盡善盡美,侔彼韶箾。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宴會場景,表達了功成名就之后的歡樂與慶祝。詩人將宴會比喻為太常樂章,太常是古代禮儀的官職,樂章則指的是音樂的章節。整首詩詞通過音樂的意象來描繪宴會的喜慶氛圍以及主人公的功業和德行的顯揚。
賞析:
這首詩詞采用了明快流暢的語言和韻律,給人以歡快的節奏感。下面對每個句子進行詳細解析:
1. 偃伯靈臺,功成作樂。
偃伯指的是主人公的名字,靈臺是指宴會的地點。詩人通過在靈臺上舉行宴會的場景,表達了主人公功成名就后的歡樂心情。
2. 以昭德容,以清戎索。
這句表達了主人公通過慶祝宴會來展示自己的德行和容貌,以及凈化內外軍隊的需要。"昭"表示展示和彰顯,"德容"指的是品德和容貌之美,"清戎索"指的是凈化軍隊中的邪惡之氣。
3. 萬邦會同,群慝簫勺。
這句詩意蘊含了主人公的功業已經得到了各國的認同和贊美。"萬邦會同"表示各國齊聚一堂,"群慝簫勺"則暗示各國使者聚集在一起,簫和勺分別指音樂和歌舞。
4. 盡善盡美,侔彼韶箾。
這句詩意表達了宴會的音樂和舞蹈達到了極致的美妙境界,與上句中的"韶箾"相媲美。"盡善盡美"指的是音樂和舞蹈的表演完美無缺。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宴會的場景,表達了主人公功成名就后的歡樂心情,展示了他的德行和容貌之美,以及各國對他的認同和贊美。詩中運用了音樂和舞蹈的意象,使整首詩詞充滿了歡快和慶祝的氛圍。
“群慝簫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ài cháng yuè zhāng sān shí shǒu qí èr shí qī dì èr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二十七第二
yǎn bó líng tái, gōng chéng zuò yuè.
偃伯靈臺,功成作樂。
yǐ zhāo dé róng, yǐ qīng róng suǒ.
以昭德容,以清戎索。
wàn bāng huì tóng, qún tè xiāo sháo.
萬邦會同,群慝簫勺。
jìn shàn jìn měi, móu bǐ sháo shuò.
盡善盡美,侔彼韶箾。
“群慝簫勺”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