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菊流雙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把菊流雙淚”全詩
已入授衣月,那經落帽辰。
金樽難獨酌,寶瑟任生塵。
把菊流雙淚,誰知憶遠人。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代答》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代答》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楊億。以下是我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征車苦迢遞,節物感愁辛。
已入授衣月,那經落帽辰。
金樽難獨酌,寶瑟任生塵。
把菊流雙淚,誰知憶遠人。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在遠離家鄉的征途中的孤寂和思念之情。征車漫長而辛苦,使他感受到物節的凄涼和辛酸。他已經度過了許多個月份,但仍然無法避免錯過了家鄉的時光。金樽雖然美好,但無法獨自暢飲;寶瑟雖然珍貴,卻任由塵埃覆蓋。他把菊花揉碎,淚水流淌,卻沒有人能理解他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
賞析:
《代答》展現了作者深深的思鄉之情和孤獨旅途中的心境。詩中運用了一系列意象描寫,通過征車苦途、節物凄涼、月份流逝等情景,生動地表達了作者的心情。詩中的金樽和寶瑟象征著享受和珍貴,但它們在作者的環境中失去了本應有的價值,進一步凸顯了作者的孤獨和無奈。最后兩句以菊花和淚水作象征,表達了作者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但他的憂傷和孤獨并不為人所知。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凄美的意象,抒發了作者在異鄉的苦楚和對家鄉親人的深深思念,給人以深刻的觸動和共鳴。
“把菊流雙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i dá
代答
zhēng chē kǔ tiáo dì, jié wù gǎn chóu xīn.
征車苦迢遞,節物感愁辛。
yǐ rù shòu yī yuè, nà jīng luò mào chén.
已入授衣月,那經落帽辰。
jīn zūn nán dú zhuó, bǎo sè rèn shēng chén.
金樽難獨酌,寶瑟任生塵。
bǎ jú liú shuāng lèi, shéi zhī yì yuǎn rén.
把菊流雙淚,誰知憶遠人。
“把菊流雙淚”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