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家落葉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思家落葉頻”全詩
金英浮酒盞,珠淚濕衣巾。
為客飄蓬遠,思家落葉頻。
祇應蝴蝶夢,夜夜得相親。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重陽日憶遠》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重陽日憶遠》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楊億。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逆旅重陽節,窮秋萬里身。
金英浮酒盞,珠淚濕衣巾。
為客飄蓬遠,思家落葉頻。
祇應蝴蝶夢,夜夜得相親。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遠離家鄉的旅人在重陽節時的思鄉之情。詩人逆流而行,遠離故土,身處千里之外的秋天。他舉起金杯,傾斟美酒,但珠淚卻濕透了他的衣巾。他身為客人,飄泊在遠方,思念家鄉的感覺像落葉一樣頻繁。他相信,也許只有在蝴蝶的夢境中,每個夜晚才能與親人團聚。
賞析:
這首詩詞以重陽節為背景,通過描繪旅人的情感狀態,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詩人以“逆旅”來形容自己,強調了他逆流而上、遠離家園的艱辛。他采用了對比的手法,將美酒與珠淚相對照,凸顯了他內心的矛盾和苦悶。盡管他舉杯暢飲,但思念之情卻如珠淚般涌動,無法掩飾。詩中的“金英浮酒盞”形象生動,給人以視覺和感觸上的共鳴。
詩人通過描述自己作為客人的身份,飄蕩在遠方,強調了他與家鄉的距離感和思鄉之苦。他使用了“飄蓬遠”和“思家落葉頻”這樣的詞語,將自己的離愁與落葉的頻繁飄零相聯結,增強了離鄉背井的悲涼之情。這一描寫使讀者能夠體會到作者的孤獨和渴望回歸的心情。
詩的最后兩句“祇應蝴蝶夢,夜夜得相親”,以寓言化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家庭團聚的向往。他相信,也許只有在蝴蝶的夢境中,每個夜晚才能與親人團聚。這種想象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對家庭溫暖和親情的渴望,同時也傳遞出一種希望和慰藉的情緒。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作者遠離家鄉的思鄉之情,通過對旅人的心境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現出深沉的離愁和對家庭團聚的渴望。詩歌的情感表達質樸而真摯,給人以共鳴和思考。
“思家落葉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ng yáng rì yì yuǎn
重陽日憶遠
nì lǚ chóng yáng jié, qióng qiū wàn lǐ shēn.
逆旅重陽節,窮秋萬里身。
jīn yīng fú jiǔ zhǎn, zhū lèi shī yī jīn.
金英浮酒盞,珠淚濕衣巾。
wèi kè piāo péng yuǎn, sī jiā luò yè pín.
為客飄蓬遠,思家落葉頻。
qí yīng hú dié mèng, yè yè dé xiāng qīn.
祇應蝴蝶夢,夜夜得相親。
“思家落葉頻”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