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萬山河千里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畢萬山河千里迥”全詩
畢萬山河千里迥,亞夫鐘鼓九天來,必鞬前隊射雕手,載筆初筵倚馬才。
命將文昌非細事,星光昨夜動昭回。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大名溫尚書之任》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大名溫尚書之任》是宋代楊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窣云樓堞古銅臺,
幕府池塘菡萏開。
畢萬山河千里迥,
亞夫鐘鼓九天來。
必鞬前隊射雕手,
載筆初筵倚馬才。
命將文昌非細事,
星光昨夜動昭回。
詩意:
這首詩詞以描繪大名溫尚書的職責為主題,表達了對他的贊美和敬佩之情。詩中通過描寫景物和隱喻手法,抒發了對大名溫尚書高尚品質和卓越才能的贊美,并展示了他所擔負的重要使命。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景物的方式,將大名溫尚書的職責和使命與自然景觀相結合,展現出高度的藝術表現力。首先,詩中提到了窣云樓和古銅臺,這些是宏偉壯麗的建筑物,象征著尚書的高位和威嚴。接著,描繪了幕府池塘中盛開的菡萏花,象征著尚書職位的繁忙和辛勤。
接下來,詩人用對比手法描繪了尚書的重要性。他說萬山河千里都被尚書的聲望所遙遠地分隔開來,而亞夫的鐘鼓聲則來自九重天,這暗示了尚書的聲望和影響力超越了常人的想象。詩中還提到了必鞬前隊射雕手和載筆初筵倚馬才,這些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尚書高超的才能和出色的表現。
最后兩句詩表現了尚書的使命和影響的重要性。詩人說命將文昌不是小事,意味著尚書肩負著重要的文化使命。而最后一句詩中提到的星光昨夜動昭回,暗示了尚書的才華和聲望讓整個文化界都為之動容。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景物描寫和隱喻手法,贊美了大名溫尚書的高貴品質和卓越才能,并表達了對他的敬佩和贊美之情。同時,詩中也展示了尚書職責的重要性和影響的廣泛性,以及尚書所承擔的文化使命。
“畢萬山河千里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 míng wēn shàng shū zhī rèn
大名溫尚書之任
sū yún lóu dié gǔ tóng tái, mù fǔ chí táng hàn dàn kāi.
窣云樓堞古銅臺,幕府池塘菡萏開。
bì wàn shān hé qiān lǐ jiǒng, yà fū zhōng gǔ jiǔ tiān lái,
畢萬山河千里迥,亞夫鐘鼓九天來,
bì jiān qián duì shè diāo shǒu, zài bǐ chū yán yǐ mǎ cái.
必鞬前隊射雕手,載筆初筵倚馬才。
mìng jiāng wén chāng fēi xì shì, xīng guāng zuó yè dòng zhāo huí.
命將文昌非細事,星光昨夜動昭回。
“畢萬山河千里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