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三事衣將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水田三事衣將弊”全詩
水田三事衣將弊,香積多年飯頓銷。
忽憶虎邱飛夢到,更聞蓮社寄書招。
好傳祖印歸南土,莫遣宗風漸寂寥。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送僧歸蘇州》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僧歸蘇州》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楊億。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說法雄音敵海潮,
一棲京寺葉頻凋。
水田三事衣將弊,
香積多年飯頓銷。
忽憶虎邱飛夢到,
更聞蓮社寄書招。
好傳祖印歸南土,
莫遣宗風漸寂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送別僧人返回蘇州的情景,并抒發了詩人對僧人的思念和對佛教的贊美。
詩的開頭,詩人以"說法雄音敵海潮"來形容僧人的聲音威嚴壯大,足以與洶涌的海潮相比。這種比喻表達了僧人宣揚佛法的聲音高亢有力,具有感召力和震懾力。
接下來,詩人寫到僧人在京城的寺廟中度日,但樹葉頻繁凋零,暗喻著歲月的流逝和時光的消逝。這里,寺廟的景象與僧人的心境相呼應,詩人通過描繪這種凋散的景象,抒發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在下一節中,詩人提到了農田中的三件事:水、田、衣。這些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詩人指出僧人的衣袍將要破舊,表現出僧人清貧的生活狀況。
詩的第四節,詩人寫到了寺廟中的香火減少,暗示著僧人的食物也變得稀少。這種描寫表現了僧人的清苦生活和對物質生活的超越。
接著,詩人忽然回憶起虎丘山中的飛夢,虎丘山是蘇州著名的風景名勝,詩人可能在那里做夢。詩人又提到了蓮社,蓮社是佛教講經授徒的地方,詩人聽到蓮社那邊有人寄來書信,并邀請他前去。這里,詩人通過回憶和聽聞的方式,表達了對佛教和僧人的向往和敬仰。
最后兩句話,詩人表達了對僧人歸還南方家鄉的祖印(可能是指佛教的印信)的贊美,希望佛教的傳承不會逐漸寂寥。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僧人的生活和思想境界,以及對佛教的贊美和向往,表達了詩人對佛教的敬仰和對僧人的思念之情。通過對生活和信仰的描繪,詩人展示了自己對于人生、時光和宗教的深刻思考。
“水田三事衣將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ēng guī sū zhōu
送僧歸蘇州
shuō fǎ xióng yīn dí hǎi cháo, yī qī jīng sì yè pín diāo.
說法雄音敵海潮,一棲京寺葉頻凋。
shuǐ tián sān shì yī jiāng bì, xiāng jī duō nián fàn dùn xiāo.
水田三事衣將弊,香積多年飯頓銷。
hū yì hǔ qiū fēi mèng dào, gèng wén lián shè jì shū zhāo.
忽憶虎邱飛夢到,更聞蓮社寄書招。
hǎo chuán zǔ yìn guī nán tǔ, mò qiǎn zōng fēng jiàn jì liáo.
好傳祖印歸南土,莫遣宗風漸寂寥。
“水田三事衣將弊”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