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雙鬢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悲秋雙鬢改”全詩
悲秋雙鬢改,佐幕十年中。
食蘗心常苦,占蓍命未通。
甌閩路雖遠,荊楚俗多同。
投刃應馀地,當樽莫暫空。
援毫如草檄,又是愈頭風。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鄭溥赴汀州判官》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鄭溥赴汀州判官》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楊億。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家近祝融峰,登科遇至公。
悲秋雙鬢改,佐幕十年中。
食蘗心常苦,占蓍命未通。
甌閩路雖遠,荊楚俗多同。
投刃應馀地,當樽莫暫空。
援毫如草檄,又是愈頭風。
中文譯文:
家在靠近祝融峰的地方,登科后遇到了一位重要的官員。
悲秋時節,雙鬢已經出現了白發,任職官場已有十年之久。
為官飲食貧苦,心中常感辛苦,算命觀蓍依然沒有通達。
雖然鄭溥的工作地點離甌閩很遠,但荊楚地區的風俗習慣與之相似。
在這個岌岌可危的時刻,不應該浪費任何機會。
援筆執起就像急報軍情一樣,再次面臨重大困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宋代官員鄭溥赴汀州擔任判官的心境和境遇。鄭溥是一個家境貧寒的士人,他登科以后遇到了一位重要的官員,可以說是得到了一次難得的機會。然而,歲月的流轉使他的雙鬢漸漸變白,已經在官場任職了十年。他為官貧苦,心中常感辛苦,而且盡管經歷了很多年,仍然未能有所出頭。他的工作地點離家鄉很遠,但他發現荊楚地區的風俗習慣與自己的家鄉相似,這給他帶來了一些安慰。
在這個困境中,鄭溥意識到他不能浪費任何機會,必須盡力而為。他握起筆來就像急報軍情一樣,意味著他要以積極的姿態面對困難,并且再次迎接挑戰。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的艱辛和無奈之情,同時也表現了鄭溥在困境中堅持不懈、積極奮斗的精神。通過描繪鄭溥的境遇和心態,詩詞展現了宋代士人在官場中的掙扎和努力,以及對理想和抱負的追求。
“悲秋雙鬢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ng pǔ fù tīng zhōu pàn guān
鄭溥赴汀州判官
jiā jìn zhù róng fēng, dēng kē yù zhì gōng.
家近祝融峰,登科遇至公。
bēi qiū shuāng bìn gǎi, zuǒ mù shí nián zhōng.
悲秋雙鬢改,佐幕十年中。
shí bò xīn cháng kǔ, zhàn shī mìng wèi tōng.
食蘗心常苦,占蓍命未通。
ōu mǐn lù suī yuǎn, jīng chǔ sú duō tóng.
甌閩路雖遠,荊楚俗多同。
tóu rèn yīng yú dì, dāng zūn mò zàn kōng.
投刃應馀地,當樽莫暫空。
yuán háo rú cǎo xí, yòu shì yù tóu fēng.
援毫如草檄,又是愈頭風。
“悲秋雙鬢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