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覺憂余好尚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轉覺憂余好尚孤”全詩
圣賢可是隨時拙,正直由來濟世迂。
生事有親甘釣筑,客情無力買山湖。
天邊愁絕傷離苦,臺象空看照宋都。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上杜相三首》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上杜相三首》是宋代文學家曾鞏創作的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轉覺憂余好尚孤,
較量唯合老葭蒲。
圣賢可是隨時拙,
正直由來濟世迂。
生事有親甘釣筑,
客情無力買山湖。
天邊愁絕傷離苦,
臺象空看照宋都。
詩意:
這首詩以自嘲的口吻表達了詩人曾鞏的無奈和憂愁。他感到自己在追求好的事物時,孤獨而無法與他人相合。他認為圣賢之人雖然可以隨時效法,但正直的品質卻常常迂腐。曾鞏表示,他在處理人際關系和社會事務時,常常感到無能為力,無法像親人那樣甘愿為他們排憂解難,也無力購買名山大湖來招待客人。他感嘆天邊的憂愁將他和離別之苦傷害得極深,而他所身居的臺城卻只能空洞地凝視著宋都的繁華。
賞析:
這首詩以樸實的語言表達了曾鞏的生活感受和心境。詩人自嘲地表示自己追求好的事物,卻常常感到孤獨和難以與他人相合。他對圣賢之人的評價既有敬畏之情,又有一定的諷刺意味,認為他們雖然可以效法,但正直的品質卻往往顯得迂腐。詩人的無力感和對人情世故的無奈,通過對生事、客情的描繪得以體現。他無法像親人那樣無私地幫助別人,也無力購買山湖來回報客人的情誼。最后,詩人以凄涼的筆觸描繪了自己的愁緒和離別之苦,形成了與臺城繁華的對比,強調了內心的孤獨和無奈。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心境,并通過自嘲和對比的手法展示了他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人生處境的感慨。這首詩在宋代文學中獨具特色,深情而又真實地表達了作者的內心世界,展示了曾鞏才情與思想的獨特魅力。
“轉覺憂余好尚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g dù xiāng sān shǒu
上杜相三首
zhuǎn jué yōu yú hào shàng gū, jiào liàng wéi hé lǎo jiā pú.
轉覺憂余好尚孤,較量唯合老葭蒲。
shèng xián kě shì suí shí zhuō, zhèng zhí yóu lái jì shì yū.
圣賢可是隨時拙,正直由來濟世迂。
shēng shì yǒu qīn gān diào zhù, kè qíng wú lì mǎi shān hú.
生事有親甘釣筑,客情無力買山湖。
tiān biān chóu jué shāng lí kǔ, tái xiàng kōng kàn zhào sòng dōu.
天邊愁絕傷離苦,臺象空看照宋都。
“轉覺憂余好尚孤”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