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道推先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道推先覺”全詩
功名垂竹帛,風義動簪紳。
此道推先覺,諸儒出后塵。
忘機心皎皎,樂善意循循。
大略才超古,昌言勇絕人。
抗懷輕紱冕,瀝懇謝陶鈞。
耕稼歸莘野,畋漁返渭濱。
五年清興屬,一日壯圖伸。
北闕恩知舊,東宮命數新。
鸞鳳開羽翼,驥騄放精神。
曠達林中趣,高閑物外身。
揮金延故老,置驛候嘉賓。
主當西湖月,勾留潁水春。
露寒消鶴怨,沙靜見鷗馴。
酒熟夸浮蟻,書成感護麟。
激昂疏受晚,沖淡赤松親。
龍臥傾時望,鴻冥聳士倫。
少休均逸豫,獨往異沉淪。
策畫咨詢急,儀刑矚想頻。
應須協龜筮,更起為生民。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寄致仁歐陽少師》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功名垂史冊,風義動插紳士。
這道推先覺得,學者們從后面塵。
忘機心明亮,快樂善意循規蹈矩。
大致才能超越古代,昌說勇過人。
抗輕浮紱冕,竭誠感謝陶冶。
耕種到萃野,捕魚打獵回來渭水之濱。
五年清發連接,有一天長大圖伸。
北闕恩知道過去,太子命令幾個新。
鸞鳳開翅膀,駿馬放精神。
曠達森林中去,高閑置物品外身。
揮金延老,設置驛站等嘉賓。
主在西湖月,勾留在穎水春。
露寒消鶴怨恨,沙靜看到鷗馴服。
酒成熟夸浮蟻,書成感護麟。
激昂疏受晚,沖淡赤松親。
龍躺在傾倒時望,鴻冥聳人倫。
稍作休息平均安樂,獨自前往不同沉淪。
辦法查詢急,示范所想頻繁。
應協助龜筮,重新開始為百姓。
* 此部分翻譯來自Baidu,僅供參考
“此道推先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zhì rén ōu yáng shǎo shī
寄致仁歐陽少師
sì hǎi wén zhāng bó, sān cháo shè jì chén.
四海文章伯,三朝社稷臣。
gōng míng chuí zhú bó, fēng yì dòng zān shēn.
功名垂竹帛,風義動簪紳。
cǐ dào tuī xiān jué, zhū rú chū hòu chén.
此道推先覺,諸儒出后塵。
wàng jī xīn jiǎo jiǎo, lè shàn yì xún xún.
忘機心皎皎,樂善意循循。
dà lüè cái chāo gǔ, chāng yán yǒng jué rén.
大略才超古,昌言勇絕人。
kàng huái qīng fú miǎn, lì kěn xiè táo jūn.
抗懷輕紱冕,瀝懇謝陶鈞。
gēng jià guī shēn yě, tián yú fǎn wèi bīn.
耕稼歸莘野,畋漁返渭濱。
wǔ nián qīng xìng shǔ, yī rì zhuàng tú shēn.
五年清興屬,一日壯圖伸。
běi quē ēn zhī jiù, dōng gōng mìng shù xīn.
北闕恩知舊,東宮命數新。
luán fèng kāi yǔ yì, jì lù fàng jīng shén.
鸞鳳開羽翼,驥騄放精神。
kuàng dá lín zhōng qù, gāo xián wù wài shēn.
曠達林中趣,高閑物外身。
huī jīn yán gù lǎo, zhì yì hòu jiā bīn.
揮金延故老,置驛候嘉賓。
zhǔ dāng xī hú yuè, gōu liú yǐng shuǐ chūn.
主當西湖月,勾留潁水春。
lù hán xiāo hè yuàn, shā jìng jiàn ōu xún.
露寒消鶴怨,沙靜見鷗馴。
jiǔ shú kuā fú yǐ, shū chéng gǎn hù lín.
酒熟夸浮蟻,書成感護麟。
jī áng shū shòu wǎn, chōng dàn chì sōng qīn.
激昂疏受晚,沖淡赤松親。
lóng wò qīng shí wàng, hóng míng sǒng shì lún.
龍臥傾時望,鴻冥聳士倫。
shǎo xiū jūn yì yù, dú wǎng yì chén lún.
少休均逸豫,獨往異沉淪。
cè huà zī xún jí, yí xíng zhǔ xiǎng pín.
策畫咨詢急,儀刑矚想頻。
yīng xū xié guī shì, gèng qǐ wéi shēng mín.
應須協龜筮,更起為生民。
“此道推先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去聲十九效 (仄韻) 入聲三覺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