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楚據南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吳楚據南面”全詩
不知千載下,究竟誰貴賤。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詠史二首》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史二首》是宋代文學家曾鞏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對歷史人物孔子和吳楚兩個地方的思考和探索。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仲尼一旅人,
吳楚據南面。
不知千載下,
究竟誰貴賤。
詩意:
這首詩詞以仲尼(孔子)作為旅人的形象,描述了吳楚兩個地方的地位和影響力。通過提出問題,詩人表達了對歷史的思考:經過千年流傳,我們到底能否準確判斷歷史人物的價值和地位?
賞析:
1. 仲尼一旅人:將孔子描繪成一個旅行者的形象,暗示孔子在歷史長河中的漂泊和輾轉。
2. 吳楚據南面:吳楚指的是南方的兩個國家,代表了南方地區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這里可以理解為孔子的思想在南方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影響。
3. 不知千載下,究竟誰貴賤:詩人表示難以確定經過千年流傳后,歷史人物的真正價值和地位。這種疑問反映了歷史的相對性和觀念的多樣性。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入的表達,引發人們對歷史和歷史人物的思考。它提醒我們在評價歷史人物時要客觀、深入地了解他們的背景和貢獻,而不是僅僅依賴傳統觀念或表面的評價。這首詩詞也反映了曾鞏對歷史的思考和對歷史觀念的挑戰。
“吳楚據南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shǐ èr shǒu
詠史二首
zhòng ní yī lǚ rén, wú chǔ jù nán miàn.
仲尼一旅人,吳楚據南面。
bù zhī qiān zǎi xià, jiū jìng shuí guì jiàn.
不知千載下,究竟誰貴賤。
“吳楚據南面”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