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荊控蜀長江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連荊控蜀長江水”全詩
林光巧轉滄波上,海色遙涵白日東。
夜靜神龍聽呪食,秋深蒼鶻起搏風。
連荊控蜀長江水,盡在回廊顧盼中。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金山寺》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金山寺》是宋代文人曾鞏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塵外岧巉鷲嶺宮,
架虛排險出青紅。
林光巧轉滄波上,
海色遙涵白日東。
夜靜神龍聽呪食,
秋深蒼鶻起搏風。
連荊控蜀長江水,
盡在回廊顧盼中。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名為金山寺的寺廟景色。寺廟位于岧巉鷲嶺之外,遠離塵囂,高聳入云。寺廟建筑巧妙地排列在險峻的山峰之間,形成了青紅相間的美麗景觀。陽光透過林木的間隙照射下來,使得波光粼粼的河水呈現出滄桑之色,海天一色蔚藍遙遠,容納了東方的白日。夜晚安靜時,神龍聽到寺廟中念經的聲音,宛如食物般滋養著它的靈魂。深秋時節,蒼鶻在寺廟上空振翅高飛,與狂風搏斗。連綿的山巒控制著長江水流,而這一切盡在回廊中遠眺。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金山寺的自然景觀和宏偉建筑,表達了曾鞏對山水之美、佛教寺廟的敬仰之情。詩人以雄奇的山脈、蔚藍的海天、靈動的林光等形象描繪了寺廟周圍的自然景觀,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和宏偉。夜晚的神龍聽到念經之聲,凸顯了佛教寺廟的莊嚴和神秘。而蒼鶻起舞、山巒控水的描寫,更加突出了寺廟的獨特地理位置和氣勢恢弘的建筑。整首詩詞以山水、寺廟為主題,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觀和宗教信仰的熱愛,同時也傳達了對人生境界和宇宙秩序的思考。
該詩詞以其優美的描寫、獨特的意象和深遠的意義,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才華和情感。它不僅是一首表達對自然美和宗教信仰的詩作,也是反映了作者對人生和宇宙的思考。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然景觀的細膩觀察和深沉思考,以及對佛教寺廟和宇宙秩序的敬仰之情,從而引發自己對于人生意義和宇宙奧妙的思考。
“連荊控蜀長江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 shān sì
金山寺
chén wài tiáo chán jiù lǐng gōng, jià xū pái xiǎn chū qīng hóng.
塵外岧巉鷲嶺宮,架虛排險出青紅。
lín guāng qiǎo zhuǎn cāng bō shàng, hǎi sè yáo hán bái rì dōng.
林光巧轉滄波上,海色遙涵白日東。
yè jìng shén lóng tīng zhòu shí, qiū shēn cāng gǔ qǐ bó fēng.
夜靜神龍聽呪食,秋深蒼鶻起搏風。
lián jīng kòng shǔ cháng jiāng shuǐ, jǐn zài huí láng gù pàn zhōng.
連荊控蜀長江水,盡在回廊顧盼中。
“連荊控蜀長江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