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樂四夷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遏樂四夷均”全詩
服喪三月遍,遏樂四夷均。
感格英靈在,褒揚大號新。
依然社稷計,王業付真人。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仁宗皇帝挽詞三首》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仁宗皇帝挽詞三首》是宋代文學家曾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滄海難回日,
青云如送春。
服喪三月遍,
遏樂四夷均。
感格英靈在,
褒揚大號新。
依然社稷計,
王業付真人。
中文譯文:
廣闊的海洋無法回頭向陽,
藍天白云如同春天的贈禮。
服喪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個月,
宴樂被禁止,四方的夷狄都順從了。
感慨著那些具有杰出才華的英靈存在于世,
贊揚著偉大的事業正在崛起。
國家的統治依然穩固,
王朝的使命交給了真正的人才。
詩意:
這首詩詞是曾鞏在宋仁宗皇帝去世后所寫的,表達了對仁宗皇帝的懷念和對國家未來的展望。詩中通過對滄海難回日和青云如送春的描繪,表達了對逝去的仁宗皇帝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時,詩人也借此機會贊揚了仁宗在位時的英明統治和國家的繁榮。詩的后半部分則表達了對未來的期望,希望國家能夠繼續保持穩定,國家的事業能夠托付給真正有才干的人。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對仁宗皇帝和宋朝的懷念之情。通過對大自然景物的描繪,如滄海和青云,詩人將逝去的仁宗皇帝與廣闊的自然相聯系,使其形象更為莊嚴和深遠。在表達對逝去的皇帝的懷念之余,詩人也表達了對國家未來的期望,希望能夠找到真正有才干的人才來繼續推動國家的事業。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思想深邃,給人以思考和回味的空間。
“遏樂四夷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én zōng huáng dì wǎn cí sān shǒu
仁宗皇帝挽詞三首
cāng hǎi nàn huí rì, qīng yún rú sòng chūn.
滄海難回日,青云如送春。
fú sāng sān yuè biàn, è lè sì yí jūn.
服喪三月遍,遏樂四夷均。
gǎn gé yīng líng zài, bāo yáng dà hào xīn.
感格英靈在,褒揚大號新。
yī rán shè jì jì, wáng yè fù zhēn rén.
依然社稷計,王業付真人。
“遏樂四夷均”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