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鬢蕭蕭奈老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兩鬢蕭蕭奈老何”全詩
報答書題親筆硯,逢迎使客聽笙歌。
一心了了無人語,兩鬢蕭蕭奈老何。
還有不隨流俗處,秋毫無累損天和。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戲書》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戲書》是宋代文學家曾鞏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集賢自笑文章少,
為郡誰言樂事多。
報答書題親筆硯,
逢迎使客聽笙歌。
一心了了無人語,
兩鬢蕭蕭奈老何。
還有不隨流俗處,
秋毫無累損天和。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曾鞏的自我調侃和對現實境遇的感慨。他自嘲自己的文章才華有限,難以與其他才子相提并論,因此他在文壇上并不出名。然而,他認為自己的生活是充滿樂趣的,盡管沒有人來贊美他的快樂生活。他感激地回報了那些為他題贈的友人,寫下了他們的名字,并用自己的手筆寫下了他們的名字,以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他歡迎使者們前來拜訪,享受笙歌音樂的歡樂。盡管他不言語,但他的心境是明了的,他的兩鬢已經斑白,他無奈地接受了老去的事實。然而,他仍然保持著自己不隨波逐流的風格,不受俗世的束縛,他的心境如秋天的細毫一樣純凈,沒有被瑣碎的事物污染。
賞析:
這首詩以自嘲和自省的口吻展現了曾鞏的個性和境遇。他坦然承認自己的文章水平有限,與其他才子相比有所不及,但他并不為此而沮喪,反而將注意力放在自己快樂的生活上。他感激那些給予他支持和贊賞的人,并以自己的手筆回報他們。詩中的笙歌音樂象征著快樂和享受,顯示了作者對生活的積極態度。盡管年華已逝,曾鞏依然保持著獨立和純凈的心境,不受外界的干擾和流俗的影響。他的才華雖然未被廣泛認可,但他依然堅守自己的風格,保持著內心的和諧與平衡。
這首詩展示了曾鞏的豁達心態和獨特的人生觀,他以一種自嘲和自足的方式面對自己的才華和生活。這種樂觀和獨立的精神令人欽佩,詩中所表達的對自由和純凈心靈的追求也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兩鬢蕭蕭奈老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 shū
戲書
jí xián zì xiào wén zhāng shǎo, wèi jùn shuí yán lè shì duō.
集賢自笑文章少,為郡誰言樂事多。
bào dá shū tí qīn bǐ yàn, féng yíng shǐ kè tīng shēng gē.
報答書題親筆硯,逢迎使客聽笙歌。
yī xīn liǎo liǎo wú rén yǔ, liǎng bìn xiāo xiāo nài lǎo hé.
一心了了無人語,兩鬢蕭蕭奈老何。
hái yǒu bù suí liú sú chù, qiū háo wú lèi sǔn tiān hé.
還有不隨流俗處,秋毫無累損天和。
“兩鬢蕭蕭奈老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