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伸茲可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屈伸茲可睹”全詩
及覺一禮亡,翩然遂違魯。
全身有遜接,直道無茍處。
故稱圣如龍,屈伸茲可睹。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雜詩四首》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雜詩四首》
朝代:宋代
作者:曾鞏
皇皇謁荊人,
伈伈遵陽虎。
及覺一禮亡,
翩然遂違魯。
全身有遜接,
直道無茍處。
故稱圣如龍,
屈伸茲可睹。
中文譯文:
莊嚴地謁見荊公,
謹慎地遵循陽虎。
但當察覺禮儀已失落,
便輕盈地離開魯國。
整個身心都謙遜恭敬,
始終堅持正直之道。
因此被稱為圣人如龍,
屈伸之間可見其風采。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人曾鞏的作品,是他對自己的品德和行為的自我評價。詩中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的態度和追求。
首先,詩中提到“謁荊人”和“遵陽虎”,表明作者以謙恭的態度去拜訪荊公、遵循陽虎的規范,這體現了他對禮法的重視和尊重。
然而,當他察覺到禮儀已經失落時,他毅然離開魯國,以示對道義的堅守和對浮華虛榮的拒絕。這種行為體現了他對真實和正直的追求。
接下來,詩中提到作者“全身有遜接”,即他在與他人交往中總是保持謙遜的態度,不自居高位,不妄圖得到過多的恩寵。他堅守直道,不茍且取巧,不做違背原則的事情。
最后,詩中稱他為“圣如龍”,表明他被認為是具有圣人般的品德和風范。他的屈伸之間,即在言行間,都能展現出他高尚的品德和令人敬佩的風采。
整首詩通過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品德和行為的自省和追求,同時也展現出他對禮法、正直和謙遜的理解和崇尚。這首詩詞以其樸素而深刻的內容,體現了宋代士人追求道德修養和追求真實的精神風貌。
“屈伸茲可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shī sì shǒu
雜詩四首
huáng huáng yè jīng rén, xǐn xǐn zūn yáng hǔ.
皇皇謁荊人,伈伈遵陽虎。
jí jué yī lǐ wáng, piān rán suì wéi lǔ.
及覺一禮亡,翩然遂違魯。
quán shēn yǒu xùn jiē, zhí dào wú gǒu chù.
全身有遜接,直道無茍處。
gù chēng shèng rú lóng, qū shēn zī kě dǔ.
故稱圣如龍,屈伸茲可睹。
“屈伸茲可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