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憂民有古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愛國憂民有古風”全詩
袞袞天上歸何晚,霖雨人間望正濃。
三少官儀雖赫赫,五湖心事背容容。
角巾藜杖經行處,知在云山第幾重。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和酬趙宮保致政言懷二首》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酬趙宮保致政言懷二首》是宋代曾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
和酬趙宮保致政言懷二首
一
天上袞袞歸何晚,
人間霖雨望正濃。
三少官儀雖赫赫,
五湖心事背容容。
米鹽親省尚嫌慵,
角巾藜杖經行處。
知在云山第幾重?
二
楊柳千條拂綠塵,
農夫蕭蕭映晚春。
倚欄誰道離恨苦,
滿樹梨花共雨新。
江上漁人閑釣鉤,
煙波不動思無窮。
時人莫恨行人遠,
更有歸帆照日紅。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和人民的愛國情懷和憂民之心。詩中描繪了天上的歸鴻遲遲,地上的雨水濃密。三少官儀雖然威嚴顯赫,但內心卻背負著五湖的憂思,心事重重。詩中還提到了米鹽親省,即即使是親自監督糧食和鹽差事,也感到有些懶散。作者身著角巾,手扶藜杖,行走在山間,思考著自己的位置在云山的哪一層。
第二首詩以楊柳千條拂綠塵的景象開篇,描繪了農夫在春天傍晚的景象。詩中倚欄的人誰能明白離別之苦,滿樹梨花與雨水一同新生。江上的漁人閑庭信步,靜靜垂釣,煙波不動,思緒無窮。最后,詩人勸告時人不要怨恨行人遠去,因為更多的人會像帆船一樣,照亮歸途。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國家和人民的關切之情,以及對人生的思考。詩人以婉約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時代的思考和對社會現實的反思。這首詩詞既展現了作者的詩意,也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賞析空間。
“愛國憂民有古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chóu zhào gōng bǎo zhì zhèng yán huái èr shǒu
和酬趙宮保致政言懷二首
ài guó yōu mín yǒu gǔ fēng, mǐ yán qīn shěng shàng xián yōng.
愛國憂民有古風,米鹽親省尚嫌慵。
gǔn gǔn tiān shàng guī hé wǎn, lín yǔ rén jiān wàng zhèng nóng.
袞袞天上歸何晚,霖雨人間望正濃。
sān shǎo guān yí suī hè hè, wǔ hú xīn shì bèi róng róng.
三少官儀雖赫赫,五湖心事背容容。
jiǎo jīn lí zhàng jīng xíng chǔ, zhī zài yún shān dì jǐ zhòng.
角巾藜杖經行處,知在云山第幾重。
“愛國憂民有古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