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陜應忘道路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晉陜應忘道路難”全詩
學似海收天下水,性如桂奈月中寒。
素心已向新書見,大法常留后世看。
自送西舟江上別,孤懷經歲未能寬。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寄晉州孫學士》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晉州孫學士》是宋代文人曾鞏所作的一首詩。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風標閑淡易為安,
晉陜應忘道路難。
學似海收天下水,
性如桂奈月中寒。
素心已向新書見,
大法常留后世看。
自送西舟江上別,
孤懷經歲未能寬。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曾鞏對友人孫學士的思念之情。詩人通過自然景物和比喻,反映了他對孫學士的贊賞和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憂愁和孤獨。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兩句“風標閑淡易為安,晉陜應忘道路難”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贊賞,表示友人以淡泊寧靜的態度對待事物,能夠克服困難。接下來的兩句“學似海收天下水,性如桂奈月中寒”通過比喻,將友人的學問比作廣收天下水的大海,將友人的性格比作桂樹在寒冷月夜中的堅韌。這些比喻形象生動,傳遞出友人學識淵博、品性高潔的形象。
接下來的兩句“素心已向新書見,大法常留后世看”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學問的贊美和對他所著作品的推崇。友人的學問已經展現在新書之中,并且他的大法(指學術思想和理論)將會流傳后世,為后人所學習和借鑒。
最后兩句“自送西舟江上別,孤懷經歲未能寬”表達了詩人與友人分別的憂愁和孤獨。詩人將友人送上西舟,目送他離去,而自己的孤獨之情經過歲月的流逝仍未能減輕。這些句子通過描寫個人情感,增加了詩詞的情感色彩。
總體來說,這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贊美和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憂愁和孤獨。這種情感的交融,使得這首詩具有一種深沉而含蓄的美感。
“晉陜應忘道路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jìn zhōu sūn xué shì
寄晉州孫學士
fēng biāo xián dàn yì wèi ān, jìn shǎn yīng wàng dào lù nán.
風標閑淡易為安,晉陜應忘道路難。
xué shì hǎi shōu tiān xià shuǐ, xìng rú guì nài yuè zhōng hán.
學似海收天下水,性如桂奈月中寒。
sù xīn yǐ xiàng xīn shū jiàn, dà fǎ cháng liú hòu shì kàn.
素心已向新書見,大法常留后世看。
zì sòng xī zhōu jiāng shàng bié, gū huái jīng suì wèi néng kuān.
自送西舟江上別,孤懷經歲未能寬。
“晉陜應忘道路難”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