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動雪還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江南春動雪還消”全詩
能舉丘山惟筆力,可摩云日是風標。
詩篇綴緝應千首,學術窺尋豈一朝。
耳冷高談經歲遠,江南春動雪還消。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寄孫正之》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孫正之》是宋代文人曾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貌蒼頦瘦心思苦,氣息飄飄長餓林。孰能擔當山河任,只能標記云日陰。千首詩篇連結綴,學術追求不止一朝。耳寒高談歷歲月,江南春色雪消融。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曾鞏內心的苦悶和無奈之情。他形容自己相貌憔悴、頦部細瘦,內心感到痛苦,精神上漂浮不定。他自謙不能承擔起重任,只能標記時局的變遷。他認為自己所寫的詩篇可以連結千首,對學術的追求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盡管耳朵已經感到冷寒,但他仍然以高談闡述自己多年的經歷,而江南的春天已經到來,雪花也開始消融。
賞析:
《寄孫正之》是曾鞏自謙之作,他以自己的真實感受表達了文人士人在宋代社會中的困境和無奈。詩中通過描繪自己的相貌、心境以及對學術的追求,展示了他內心的孤獨和自省。他感到自己身體的衰弱和精神的疲憊,同時也對時局的動蕩和學術的追求感到無奈。盡管如此,他仍然保持著對學術的熱情,并以自己多年的經歷進行高談。最后,作者通過描繪江南春天的到來,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消逝時光的感慨。
這首詩詞充滿了曾鞏獨特的感慨和對自身處境的思考。通過對個人經歷和內心感受的描繪,他以簡潔而有力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時局和學術追求的矛盾心態,展示了一個文人在那個時代的困境和追求。
“江南春動雪還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ūn zhèng zhī
寄孫正之
mào qú xīn kǔ qì piāo piāo, zhǎng è kōng lín bù kě zhāo.
貌癯心苦氣飄飄,長餓空林不可招。
néng jǔ qiū shān wéi bǐ lì, kě mó yún rì shì fēng biāo.
能舉丘山惟筆力,可摩云日是風標。
shī piān zhuì jī yīng qiān shǒu, xué shù kuī xún qǐ yī zhāo.
詩篇綴緝應千首,學術窺尋豈一朝。
ěr lěng gāo tán jīng suì yuǎn, jiāng nán chūn dòng xuě hái xiāo.
耳冷高談經歲遠,江南春動雪還消。
“江南春動雪還消”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