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然故無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恬然故無改”全詩
秋風來吹之,聲如振江海。
怒號無晨夕,唱和若有待。
翏翏遍坳洼洼,豈獨緣崔嵬。
百川亦相投,取鬧不知悔。
竹籬更謞然,呂律焉足采。
蜩螀豈知微,切切如怨憝。
惟人亦吟哦,沸若烹鼎鼎。
八荒同一鳴,靜里安得在。
獨有虛室翁,恬然故無改。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秋聲》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聲》是宋代詩人曾鞏的作品,下面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秋聲
喬柯與長谷,秀色故未浼。
秋風來吹之,聲如振江海。
怒號無晨夕,唱和若有待。
翏翏遍坳洼洼,豈獨緣崔嵬。
百川亦相投,取鬧不知悔。
竹籬更謞然,呂律焉足采。
蜩螀豈知微,切切如怨憝。
惟人亦吟哦,沸若烹鼎鼎。
八荒同一鳴,靜里安得在。
獨有虛室翁,恬然故無改。
中文譯文:
喬柯與長谷,美景尚未消逝。
秋風吹來,聲音如波濤激蕩江海。
激憤的呼號不分白天黑夜,歌唱和相和仿佛還在等待。
聲音飄蕩遍及山坳和低洼,不僅僅限于崔嵬之間。
百川也相互呼應,取樂而不知悔過。
竹籬更加神秘,呂律應該足夠采用。
蜩螀怎能察覺微小之音,它們切切如怨憝。
只有人也在吟哦,熱鬧得像烹鼎之音。
八方宇內一同發聲,只有在寂靜中才能安住。
唯有虛室的老人,恬淡自在,永遠不變。
詩意和賞析:
《秋聲》描繪了秋天的景色和聲音,以及人們在秋季中的感受。詩中以秋風為引子,描述了秋聲的威力和震撼力。秋風吹過,聲如振江海,呼號之聲不分白天黑夜,歌唱和相和仿佛還在等待。這里揭示了秋天的激情和活力,與人們的情感交融在一起。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秋聲的傳播范圍,它遍及山坳和低洼,不僅僅局限于崔嵬之間(指地名),百川也相互呼應,取樂而不知悔過。這種廣泛而持續的聲音傳播,使得整個自然界都參與其中,展現了秋聲的熱鬧和歡樂。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以竹籬為象征,表達了秋天的神秘和吸引力。呂律則代表了音樂的美妙,使得秋聲更加動聽。蜩螀則以微小而切切的聲音表達了一種怨憝的情緒,與整體歡樂的秋聲形成了對比。
最后兩句表達了整個自然界的聲音齊鳴,但唯有在寂靜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其中的安寧。只有虛室的老人,恬淡自在,永遠不變。這里體現了詩人對寧靜和恬淡生活的追求,以及對自然聲音和內心寧靜的共鳴。
《秋聲》是宋代詩人曾鞏的作品,下面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秋聲》
喬柯與長谷,秀色故未浼。
秋風來吹之,聲如振江海。
怒號無晨夕,唱和若有待。
翏翏遍坳洼洼,豈獨緣崔嵬。
百川亦相投,取鬧不知悔。
竹籬更謞然,呂律焉足采。
蜩螀豈知微,切切如怨憝。
惟人亦吟哦,沸若烹鼎鼎。
八荒同一鳴,靜里安得在。
獨有虛室翁,恬然故無改。
中文譯文:
喬柯與長谷,美景仍未消逝。
秋風吹來,聲音如激蕩江海。
怒號不分白晝黑夜,歌唱和和諧相待。
聲音飄蕩遍及山坳和低洼,不僅僅局限于崔嵬之間。
百川也相互匯聚,取樂而不知悔過。
竹籬更顯神秘,呂律如何足以采用。
蜩螀怎能體察微小,切切如怨恨。
人們也在吟唱,熱鬧如同烹鼎之音。
八方同聲鳴響,只有在寧靜中才能安住。
唯有虛室的老者,寧靜恬然,永遠不變。
詩意和賞析:
《秋聲》描繪了秋天的景色和聲音,并表達了詩人對秋季的感受和思考。詩的開頭以喬柯和長谷作為意象,指代美景尚未凋謝消逝。接著,秋風吹來,聲音如波濤激蕩江海,表現出秋聲的威力和震撼力。怒號之聲不分白晝黑夜,歌唱和和諧相待,展現出秋天的激情和生機。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秋聲的傳播范圍,聲音飄蕩遍及山坳和低洼,不僅僅局限于崔嵬之間。百川也相互匯聚,取樂而不知悔過,呈現出整個自然界對秋聲的共鳴,以及對歡樂的追求。
詩中出現竹籬和呂律,分別代表了秋天的神秘和音樂之美。竹籬更顯神秘,呂律則顯示了秋聲的和諧之美。蜩螀則以微小而切切的聲音表達了一種怨恨之情,與整體歡樂的秋聲形成了對比。
最后兩句表達了整個自然界的聲音齊鳴,但唯有在寧靜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其中的安住。獨有虛室的老者,寧靜恬然,永遠不變,這里體現了詩人對寧靜和恬淡生活的追求,以及對自然聲音和內心寧靜的共鳴。
“恬然故無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shēng
秋聲
qiáo kē yǔ zhǎng gǔ, xiù sè gù wèi měi.
喬柯與長谷,秀色故未浼。
qiū fēng lái chuī zhī, shēng rú zhèn jiāng hǎi.
秋風來吹之,聲如振江海。
nù háo wú chén xī, chàng hè ruò yǒu dài.
怒號無晨夕,唱和若有待。
liù liù biàn ào wā wā, qǐ dú yuán cuī wéi.
翏翏遍坳洼洼,豈獨緣崔嵬。
bǎi chuān yì xiāng tóu, qǔ nào bù zhī huǐ.
百川亦相投,取鬧不知悔。
zhú lí gèng hè rán, lǚ lǜ yān zú cǎi.
竹籬更謞然,呂律焉足采。
tiáo jiāng qǐ zhī wēi, qiē qiē rú yuàn duì.
蜩螀豈知微,切切如怨憝。
wéi rén yì yín é, fèi ruò pēng dǐng dǐng.
惟人亦吟哦,沸若烹鼎鼎。
bā huāng tóng yī míng, jìng lǐ ān dé zài.
八荒同一鳴,靜里安得在。
dú yǒu xū shì wēng, tián rán gù wú gǎi.
獨有虛室翁,恬然故無改。
“恬然故無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