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騎來時停管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千騎來時停管弦”全詩
千騎來時停管弦,月明更覺山中靜。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奉和滁州九詠九首·石屏路》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和滁州九詠九首·石屏路》是宋代文學家曾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石屏不見刀斧痕,
石下初誰得行徑。
千騎來時停管弦,
月明更覺山中靜。
中文譯文:
石屏上看不到刀斧的痕跡,
石下的小徑初次被誰發現。
千騎馬隊到來時停下了管弦,
月亮明亮時更感覺山中的靜謐。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石屏路的景象和氛圍。石屏路上的石頭沒有明顯的刀斧痕跡,顯示出它的原始自然之美。而石下的小徑似乎是剛剛被人發現和踏上的,給人一種初次探索的感覺。當千騎馬隊到來時,他們停下了奏樂的管弦,使得整個山谷更加靜謐。月光明亮,使得這種靜謐更加明顯。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石屏路的描繪,展示了自然的原始美和寧靜的氛圍。石屏上沒有明顯的痕跡,顯示了大自然的無為而自然的特點。石下的小徑初次被發現,給人以神秘和探索的感覺。千騎馬隊的到來打破了原本的寧靜,但他們停下了管弦,使得山谷重新回歸寧靜。整首詩以月明為結尾,通過描繪明亮的月光,強調了山中的寧靜和靜謐之美。
這首詩通過簡潔而準確的語言描繪了石屏路的景象,展示了曾鞏細膩的觀察力和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同時,通過比較寧靜的山中景象和千騎馬隊的到來,也體現了對和平與寧靜的向往。整首詩以物景為主,通過凝練的語言和形象的對比,傳遞出一種清新、寧靜和美好的意境。
“千騎來時停管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chú zhōu jiǔ yǒng jiǔ shǒu shí píng lù
奉和滁州九詠九首·石屏路
shí píng bú jiàn dāo fǔ hén, shí xià chū shuí de xíng jìng.
石屏不見刀斧痕,石下初誰得行徑。
qiān qí lái shí tíng guǎn xián, yuè míng gèng jué shān zhōng jìng.
千騎來時停管弦,月明更覺山中靜。
“千騎來時停管弦”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