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分芳種恨無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分芳種恨無因”全詩
秀色未饒三谷雪,清香先得五峰春。
瓊花散漫情終蕩,玉蕊蕭條跡更塵。
遠寄一枝隨驛使,欲分芳種恨無因。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以白山茶寄吳仲庶見貺佳篇依韻和酬》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以白山茶寄吳仲庶見貺佳篇依韻和酬》是宋代詩人曾鞏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茶純白是天真,筠籠封題摘尚新。
秀色未饒三谷雪,清香先得五峰春。
瓊花散漫情終蕩,玉蕊蕭條跡更塵。
遠寄一枝隨驛使,欲分芳種恨無因。
詩意:
這首詩詞以白山茶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山茶的喜愛和贊美,并借此寄托了自己對吳仲庶的思念之情。詩中通過描繪山茶的美麗景色和清香,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贊嘆,同時也抒發了對友誼的思念和遺憾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山茶花為描寫對象,通過對山茶花的描繪,展現了其純白、清香的特點。詩人將山茶花的顏色與天真無邪相聯系,將其香氣與春天的氣息相比擬,形象地表達了山茶花的美麗與純潔。同時,詩人也表達了自己對友人吳仲庶的思念和遺憾之情,詩中的“遠寄一枝隨驛使,欲分芳種恨無因”表明了詩人遠隔他鄉,只能通過寄送一枝山茶花來表達心意,卻無法親自與友人相聚,感嘆著友誼的遙遠和無奈。
整首詩詞以山茶花為象征,通過對山茶花的描繪,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贊嘆和對友誼的思念之情。詩人巧妙地運用描寫手法,使得山茶花成為情感交流的媒介,通過寄送山茶花來傳遞心意,展示了詩人的情感與才情。整首詩詞優美流暢,意境清新,給人以美好的詩意享受。
“欲分芳種恨無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ǐ bái shān chá jì wú zhòng shù jiàn kuàng jiā piān yī yùn hé chóu
以白山茶寄吳仲庶見貺佳篇依韻和酬
shān chá chún bái shì tiān zhēn, yún lóng fēng tí zhāi shàng xīn.
山茶純白是天真,筠籠封題摘尚新。
xiù sè wèi ráo sān gǔ xuě, qīng xiāng xiān dé wǔ fēng chūn.
秀色未饒三谷雪,清香先得五峰春。
qióng huā sǎn màn qíng zhōng dàng, yù ruǐ xiāo tiáo jī gèng chén.
瓊花散漫情終蕩,玉蕊蕭條跡更塵。
yuǎn jì yī zhī suí yì shǐ, yù fēn fāng zhǒng hèn wú yīn.
遠寄一枝隨驛使,欲分芳種恨無因。
“欲分芳種恨無因”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