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桑千里正無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耕桑千里正無事”全詩
泉聲漸落石溝澗,云氣迥壓金輿山。
寒沙漠漠鳥飛去,野路悠悠人自還。
耕桑千里正無事,況有樽酒聊開顏。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北渚亭雨中》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北渚亭雨中》是宋代文學家曾鞏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北渚亭雨中的情景,并通過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動表達了一種閑適自得、快樂的心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振衣已出塵土外,
卷箔更當風雨間。
泉聲漸落石溝澗,
云氣迥壓金輿山。
寒沙漠漠鳥飛去,
野路悠悠人自還。
耕桑千里正無事,
況有樽酒聊開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北渚亭雨中的景象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動,表達了作者的閑適自得和快樂心境。
首先,"振衣已出塵土外"表明了作者離開塵世的煩憂和紛擾。他已經擺脫了塵土,重新振衣而起,遠離了凡塵世界的煩惱。
"卷箔更當風雨間"描述了雨中的北渚亭。在風雨的交替中,篷簾被卷起,仿佛在迎接自然的洗禮。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喜歡在自然的環境中,感受風雨的洗禮,舒緩自己的心情。
"泉聲漸落石溝澗,云氣迥壓金輿山"描繪了景色的變化。泉水的聲音逐漸低落,仿佛在石溝澗中回蕩。云霧繚繞,壓低了金輿山的山勢。這種景象表達了大自然的變幻和宏偉,與作者內心的寧靜相呼應。
"寒沙漠漠鳥飛去,野路悠悠人自還"描繪了秋天的景色。寒意逼人,沙地無垠,鳥兒紛紛飛去。而人們則在野路上悠然自得地歸家。這里展現了寧靜的田園景象,傳達出安逸的心態和生活態度。
"耕桑千里正無事,況有樽酒聊開顏"表達了作者的生活狀態。耕作和養蠶是農民的日常工作,詩中描述了這種安穩的生活。而且,還有美酒相伴,讓人心情開朗。這種寧靜、安逸的生活狀態給作者帶來了無憂無慮的快樂。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生活場景,表達了作者在北渚亭雨中的寧靜閑適和快樂心情。它傳達了遠離塵囂、享受自然、安逸生活的主題,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流暢的語言,給人一種寧靜愉悅的感受。
“耕桑千里正無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ěi zhǔ tíng yǔ zhōng
北渚亭雨中
zhèn yī yǐ chū chén tǔ wài, juǎn bó gèng dāng fēng yǔ jiān.
振衣已出塵土外,卷箔更當風雨間。
quán shēng jiàn luò shí gōu jiàn, yún qì jiǒng yā jīn yú shān.
泉聲漸落石溝澗,云氣迥壓金輿山。
hán shā mò mò niǎo fēi qù, yě lù yōu yōu rén zì hái.
寒沙漠漠鳥飛去,野路悠悠人自還。
gēng sāng qiān lǐ zhèng wú shì, kuàng yǒu zūn jiǔ liáo kāi yán.
耕桑千里正無事,況有樽酒聊開顏。
“耕桑千里正無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