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到夜深山月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應到夜深山月來”全詩
應到夜深山月來,林色天光迷上下。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七星杉》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七星杉》是宋代文人曾鞏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古杉蒼蒼橫斗文,
其干十圍陰蔽野。
應到夜深山月來,
林色天光迷上下。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棵古老的杉樹,它高大挺拔、蒼勁有力,樹干紋理縱橫交錯,形成了獨特的圖案。這棵杉樹的樹干周圍有十層厚密的樹蔭,使得周圍的野地被遮蔽得陰暗無光。夜晚深沉時,山中的月光灑在這棵杉樹上,使整個林間充滿神秘的色彩和光輝。
賞析:
《七星杉》通過對一棵杉樹的描繪,展現出作者對自然景觀的細膩觀察和深邃感悟。首先,作者運用了形象生動的語言,將杉樹的形態描繪得淋漓盡致。他用"古杉蒼蒼橫斗文"一句,巧妙地將杉樹的紋理形狀與古老的星斗文化相結合,給人以古樸、莊嚴的感覺。其次,作者通過描寫杉樹的樹蔭,強調了它的庇護之力,形容得非常濃郁。最后,作者通過夜晚的山月照射,營造出幽靜祥和的氛圍,使得整個自然景觀顯得更加深邃迷人。
整首詩詞以杉樹為主題,通過描繪杉樹的特點和自然景觀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和對宇宙萬物的思考。同時,通過對杉樹的描寫,也寄托了作者對自身境遇的思索和對人生哲理的追求。整個詩詞以深沉、凝重的筆調展示了宋代文人獨特的審美情趣和對自然的熱愛。
“應到夜深山月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 xīng shān
七星杉
gǔ shān cāng cāng héng dòu wén, qí gàn shí wéi yīn bì yě.
古杉蒼蒼橫斗文,其干十圍陰蔽野。
yīng dào yè shēn shān yuè lái, lín sè tiān guāng mí shàng xià.
應到夜深山月來,林色天光迷上下。
“應到夜深山月來”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