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行無顧是豪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力行無顧是豪雄”全詩
荀子書猶非孟子,召公心未悅周公。
況令樹立追高遠,而使裁量屬闇蒙。
舉世不知何足怪,力行無顧是豪雄。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圣賢》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圣賢》
圣賢性分良難并,
好惡情懷豈得同。
荀子書猶非孟子,
召公心未悅周公。
況令樹立追高遠,
而使裁量屬闇蒙。
舉世不知何足怪,
力行無顧是豪雄。
中文譯文:
圣賢之性情分明,善惡之情懷豈能相同。
荀子的著作與孟子不同,召公心未能取悅周公。
何況要樹立追求高遠的志向,卻使裁量判斷陷入迷茫。
全世界都不明白何為奇怪之事,勇敢行動卻無所顧忌者才是真豪雄。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由宋代的文學家曾鞏創作,通過對圣賢、善惡、志向和行動的思考,表達了一種對人性的思考和對真正的豪杰的贊美。
首先,詩中提到了圣賢性分良難并,意味著圣人和普通人在性情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他們對善惡的判斷和情感體驗不同,因此無法簡單地將他們的情懷視為相同。
接著,詩中提到了荀子和孟子的區別,暗示了不同學派的思想觀點的存在。荀子和孟子雖然都是古代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但他們在某些觀點上存在分歧,因此他們的著作也有所不同。
詩中還提到了召公和周公,暗示了歷史上的真實人物。召公心未能取悅周公,可能是指召公的行動和決策沒有獲得周公的認同和支持。
最后,詩中強調了追求高遠的志向和無所顧忌的行動。詩人認為,真正的豪雄應該樹立追求卓越的目標,并且在行動中毫不猶豫,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擾。
整首詩通過對圣賢、善惡、志向和行動的對比和思考,呈現了詩人對于豪杰品質的贊美和對人性的思考。詩人認為,真正的豪雄應該具備明確的判斷力和堅定的決心,追求卓越并勇于行動,不受世俗觀點和他人意見的束縛。
“力行無顧是豪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èng xián
圣賢
shèng xián xìng fēn liáng nán bìng, hào wù qíng huái qǐ dé tóng.
圣賢性分良難并,好惡情懷豈得同。
xún zǐ shū yóu fēi mèng zǐ, zhào gōng xīn wèi yuè zhōu gōng.
荀子書猶非孟子,召公心未悅周公。
kuàng lìng shù lì zhuī gāo yuǎn, ér shǐ cái liàng shǔ àn méng.
況令樹立追高遠,而使裁量屬闇蒙。
jǔ shì bù zhī hé zú guài, lì xíng wú gù shì háo xióng.
舉世不知何足怪,力行無顧是豪雄。
“力行無顧是豪雄”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