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干余汲見飛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井干余汲見飛泉”全詩
清涵廣陌能成雨,冷浸平湖別有天。
南狩一時成往事,重華千古似當年。
更應此水無休歇,余澤人間世世傳。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舜泉》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舜泉》是宋代文學家曾鞏的作品,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舜泉
山麓舊耕迷故壟,
井干余汲見飛泉。
清涵廣陌能成雨,
冷浸平湖別有天。
南狩一時成往事,
重華千古似當年。
更應此水無休歇,
余澤人間世世傳。
中文譯文:
山腳下的舊田耕作埋沒于過去的田壟中,
水井旁的水桶取水卻發現了一泓飛泉。
清澈的泉水滋潤著廣闊的道路,能夠變成雨,
冰冷的泉水浸泡著平靜的湖面,仿佛有另外的天空。
南方的狩獵一時成為過去,成為了往事,
壯麗的景色千年如一,仿佛就在當年。
這泉水應當永不停歇,
它的余澤將世世代代傳承于人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山泉的景象,通過對山泉的描寫展現了自然景觀與歷史情懷的結合。首先,詩人提到舊耕的田地被掩埋在過去的田壟中,暗示著時間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然而,當詩人去汲水時,卻發現了一泓飛泉,泉水清澈而源源不斷,給人以希望和活力。
接著,詩人描繪了泉水的特點。清涵廣陌,能夠變成雨水,滋潤著廣闊的道路,給大地帶來生機和生命。冷浸平湖,暗示著泉水的冷涼和湖水的寧靜,仿佛泉水與湖水相交的地方有一片別樣的天空。這種描寫讓人感受到清新、純凈的泉水所帶來的美好景色,同時也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以南狩和重華為象征,表達了對過去事物的回憶和對歷史的思考。南狩指的是古代帝王出巡狩獵的盛況,而重華則是指重現盛世的愿望。詩人認為南狩已經成為過去,但重華的美好仍然在千古流傳,仿佛就在當年一樣。這種對歷史的思考和對傳統文化的珍視,體現了詩人對中華文明的自豪和對歷史傳承的重視。
最后,詩人以余澤人間世世傳的表達,強調了泉水的珍貴和永恒,也寄托了對美好事物傳遞給后人的希望。泉水作為自然的恩賜,流淌不息,給人以生命和希望,同時也象征著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人類精神的永恒。
總體上,《舜泉》通過描繪泉水的形象,表達了對自然景觀和歷史傳承的贊美,展現了詩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對美好事物的珍視。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寫和歷史意象的呼應,使得這首詩詞具有了深遠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
“井干余汲見飛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ùn quán
舜泉
shān lù jiù gēng mí gù lǒng, jǐng gàn yú jí jiàn fēi quán.
山麓舊耕迷故壟,井干余汲見飛泉。
qīng hán guǎng mò néng chéng yǔ, lěng jìn píng hú bié yǒu tiān.
清涵廣陌能成雨,冷浸平湖別有天。
nán shòu yī shí chéng wǎng shì, zhòng huá qiān gǔ shì dāng nián.
南狩一時成往事,重華千古似當年。
gèng yīng cǐ shuǐ wú xiū xiē, yú zé rén jiān shì shì chuán.
更應此水無休歇,余澤人間世世傳。
“井干余汲見飛泉”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