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不奈雨和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春不奈雨和風”全詩
少駐孤蓬。
一春不奈雨和風。
雨自無情風有恨,花片西東。
云淡遠峰濃。
綠遍高桐。
神仙知在此山中。
萬古消凝多少事,目盡晴空。
分類: 浪淘沙
作者簡介(韓元吉)
韓元吉(1118~1187),南宋詞人。字無咎,號南澗。漢族,開封雍邱(今河南開封市)人,一作許昌(今屬河南)人。韓元吉詞多抒發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賀新郎〕"病起情懷惡"等。著有《澗泉集》、《澗泉日記》、《南澗甲乙稿》、《南澗詩余》。存詞80余首。
《浪淘沙》韓元吉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浪淘沙·席地賞殘紅》是宋代詩人韓元吉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坐在地上欣賞著凋謝的紅花。少年停留在孤獨的蓬草中。
一個春天無法抵擋雨和風。雨無情,風充滿怨恨,花瓣飄散東西。
云淡遠山濃。青綠遍布高高的桐樹。
神仙們知道他們在這座山中。無數事物在萬古間消散,我的目光穿越晴朗的天空。
詩意: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凋謝紅花、孤獨蓬草和高山遠云的贊美。詩人以縱橫交錯的意象描繪了春天的變幻和無常,雨和風的無情,以及花瓣的隨風飄散。他通過這些自然景觀,表達了對人生無常和歲月流轉的思考。
賞析:
詩中的"席地賞殘紅"表現了詩人與自然融合的心境,他坐在地上欣賞著凋謝的紅花,體驗著自然的變化和流逝。"少駐孤蓬"則暗示了詩人孤獨的境遇,同時也可理解為在無常的世界中,人們都像孤獨的蓬草一樣,暫時停留在某個時刻或階段。
詩中的雨和風被賦予了情感色彩,雨被形容為無情,風則充滿怨恨,這表現了詩人對外界環境的感受和人生的艱辛。花片飄散東西,象征著人生的離散和無常。
接著,詩人描述了云淡遠山濃的景象,表現了高山和云霧的壯麗景色。綠遍高桐則展現了自然的生機與繁茂。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突出了人與自然的聯系,以及自然景觀所包含的深遠意義。
最后兩句"神仙知在此山中,萬古消凝多少事,目盡晴空"表達了詩人對山中神仙的想象和對人事滄桑的感慨。他認為在這座山中,有神仙存在,而這個世界上所發生的事情,經過萬古的洗滌和消散,最終都會消失在晴朗的天空中。這表達了對人生短暫和世事變幻的思考,以及對時間和歷史的虛無感。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對花、雨、風、山和云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人生無常和歲月流轉的思考,以及對自然界所蘊含的深遠意義的感悟。同時,詩人通過自然景觀的表現,表達了對人生的抱負和對世事的思考。
“一春不奈雨和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àng táo shā
浪淘沙
xí dì shǎng cán hóng.
席地賞殘紅。
shǎo zhù gū péng.
少駐孤蓬。
yī chūn bù nài yǔ hé fēng.
一春不奈雨和風。
yǔ zì wú qíng fēng yǒu hèn, huā piàn xī dōng.
雨自無情風有恨,花片西東。
yún dàn yuǎn fēng nóng.
云淡遠峰濃。
lǜ biàn gāo tóng.
綠遍高桐。
shén xiān zhī zài cǐ shān zhōng.
神仙知在此山中。
wàn gǔ xiāo níng duō shǎo shì, mù jǐn qíng kōng.
萬古消凝多少事,目盡晴空。
“一春不奈雨和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