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綬及諸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曳綬及諸孫”全詩
剖符看令子,曳綬及諸孫。
盛德清難繼,高風俗為敦。
葬東駢百兩,歸臥九華根。
分類:
作者簡介(韓元吉)
韓元吉(1118~1187),南宋詞人。字無咎,號南澗。漢族,開封雍邱(今河南開封市)人,一作許昌(今屬河南)人。韓元吉詞多抒發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賀新郎〕"病起情懷惡"等。著有《澗泉集》、《澗泉日記》、《南澗甲乙稿》、《南澗詩余》。存詞80余首。
《挽曾伯充大夫詞二首》韓元吉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曾伯充大夫詞二首》是宋代詩人韓元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宦達雖無意,安榮自一門。
雖然官職顯貴并不是我的本意,但我一家人都能夠過上安定榮華的生活。
剖符看令子,曳綬及諸孫。
剖開文憑來審視我兒子的品德,以及我曾孫輩的行為。
盛德清難繼,高風俗為敦。
眾多美德難以繼承傳承,而高尚的風俗傳統需要我們去弘揚。
葬東駢百兩,歸臥九華根。
將我葬在東駢,花費百兩黃金。回歸于九華山根下長眠。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宦途的反思和對家族傳統的關注。詩人韓元吉雖然在官場上有所成就,但他并不追求官位的高低,而是更注重家族的安寧和榮譽。他希望后代能夠繼承他的美德,保持高尚的風俗傳統。最后,詩人表達了對自己死后的歸宿的思考,希望能夠安葬在東駢,并回歸九華山根下長眠。
賞析:
這首詩詞體現了宋代士人的家族觀念和對傳統價值的思考。詩人韓元吉并不追求權位和功名,而是更看重家族的榮譽和美德。他通過剖符來審視后代的品德,表達了對家族傳統的承繼的擔憂。詩中的東駢和九華山都是著名的風水寶地,具有象征意義。東駢作為葬地,展示了詩人對自己死后歸宿的思考和對家族地位的重視;而九華山根作為歸宿之地,則顯示了詩人對超脫塵俗,回歸山林的向往。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體現了宋代士人的家族情懷和對道德傳統的重視。
“曳綬及諸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céng bó chōng dài fū cí èr shǒu
挽曾伯充大夫詞二首
huàn dá suī wú yì, ān róng zì yī mén.
宦達雖無意,安榮自一門。
pōu fú kàn lìng zǐ, yè shòu jí zhū sūn.
剖符看令子,曳綬及諸孫。
shèng dé qīng nán jì, gāo fēng sú wèi dūn.
盛德清難繼,高風俗為敦。
zàng dōng pián bǎi liǎng, guī wò jiǔ huá gēn.
葬東駢百兩,歸臥九華根。
“曳綬及諸孫”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