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家兼佐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榮家兼佐幕”全詩
王粲名雖重,郄超髯未長。
鳴橈過夏口,斂笏見潯陽。
后夜相思處,中庭月一方。
分類:
作者簡介(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送從叔赴洪州》李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從叔赴洪州》是唐代李端的一首詩,詩意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親戚從洪州返回的依依惜別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
榮家兼佐幕,叔父似還鄉。
王粲名雖重,郄超髯未長。
鳴橈過夏口,斂笏見潯陽。
后夜相思處,中庭月一方。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家族中的親戚從洪州返回的情景。詩的前兩句描述親戚在榮家兼佐幕(指在政府任職),叔父似乎又要返回他的家鄉。接下來的兩句提到王粲(這里可能指親戚的名字)雖然有崇高的名望,但郄超(另一個親戚的名字)的胡須還未生長。這里通過對兩位親戚的比較,顯示出叔父的返鄉意味更濃。
接下來的兩句描繪了叔父離開洪州的情景。他乘船經過夏口(長江上的一個地方),折疊起他的笏板(官員在官場上使用的一種儀仗),看到了潯陽(長江上的另一個地方)的景色。這里通過敘述船行經的兩個地點,給讀者留下一種想象那里的美景的空間。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離別之情。夜晚的時候,在家中中庭,只有一輪明月,這個景象使得作者更加思念叔父的歸來。作者將自己的思念之情融入到月亮的形象中,通過對月亮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叔父的深情。
總的來說,《送從叔赴洪州》通過對親戚從洪州返回的情境的描繪,表達了作者的離別之情和對叔父的思念。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描寫手法,將親戚離開洪州的景色和作者的情感巧妙地結合起來,給讀者留下了一種深情而離別的印象。
“榮家兼佐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cóng shū fù hóng zhōu
送從叔赴洪州
róng jiā jiān zuǒ mù, shū fù shì huán xiāng.
榮家兼佐幕,叔父似還鄉。
wáng càn míng suī zhòng, qiè chāo rán wèi zhǎng.
王粲名雖重,郄超髯未長。
míng ráo guò xià kǒu, liǎn hù jiàn xún yáng.
鳴橈過夏口,斂笏見潯陽。
hòu yè xiāng sī chù, zhōng tíng yuè yī fāng.
后夜相思處,中庭月一方。
“榮家兼佐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