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屨不辭還往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杖屨不辭還往數”全詩
杖屨不辭還往數,尊罍猶想笑譚馀。
音容忽忽成千古,身世悠悠竟六如。
修短窮通一無恨,可憐經濟盡丘墟。
分類:
作者簡介(黃公度)

黃公度(1109~1156)字師憲,號知稼翁,莆田(今屬福建)人。紹興八年進士第一,簽書平海軍節度判官。后被秦檜誣陷,罷歸。除秘書省正字,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九年,差通判肇慶府,攝知南恩州。檜死復起,仕至尚書考功員外郎兼金部員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詞》一卷。
《挽方仲及簽判二首》黃公度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方仲及簽判二首》是宋代黃公度創作的詩詞。詩中抒發了作者對方仲、簽判等人物的思念之情,并以此為線索,敘述了自己一生的遭遇和心境。
中文譯文:
年來群盜滿南區,
百指間關返舊廬。
杖屨不辭還往數,
尊罍猶想笑譚馀。
音容忽忽成千古,
身世悠悠竟六如。
修短窮通一無恨,
可憐經濟盡丘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歲月流轉中的離愁別緒和人生滄桑。詩首以"年來群盜滿南區,百指間關返舊廬"開篇,表明了時代動蕩和社會現實的背景。作者通過"方仲"和"簽判"這兩個人物的離去,表達了對朋友和同事的思念之情。
接下來的幾句"杖屨不辭還往數,尊罍猶想笑譚馀",表現了作者對過去友情的珍惜和懷念。"杖屨"象征著行走的腳步,不辭勞苦地尋找過去的記憶和友情。"尊罍"則意味著飲酒,這里用來表達作者對過去歡聚時光的回憶,"猶想笑譚馀"則是對那些曾一同歡笑的時刻的回味。
接下來的兩句"音容忽忽成千古,身世悠悠竟六如"表達了作者對逝去的時光和人事的感慨。"音容"指的是方仲等人的聲音和容貌,"忽忽"表示它們在作者心中如此真實而鮮活,仿佛成為了千古傳世的記憶。"身世悠悠竟六如"則暗示了作者經歷的歲月之久遠和無常。
最后兩句"修短窮通一無恨,可憐經濟盡丘墟"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一種超然和淡泊態度。"修短窮通"指的是人生的起伏和不同命運的追求,而作者則表示對這些的無所畏懼和無怨無悔。"可憐經濟盡丘墟"則意味著一切世俗的榮辱和物質的得失都將隨著時光的流逝而煙消云散。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人物離別和歲月流轉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友情、逝去時光以及人生的思索和感慨,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和對人生的深刻領悟。
“杖屨不辭還往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fāng zhòng jí qiān pàn èr shǒu
挽方仲及簽判二首
nián lái qún dào mǎn nán qū, bǎi zhǐ jiān guān fǎn jiù lú.
年來群盜滿南區,百指間關返舊廬。
zhàng jù bù cí hái wǎng shù, zūn léi yóu xiǎng xiào tán yú.
杖屨不辭還往數,尊罍猶想笑譚馀。
yīn róng hū hū chéng qiān gǔ, shēn shì yōu yōu jìng liù rú.
音容忽忽成千古,身世悠悠竟六如。
xiū duǎn qióng tōng yī wú hèn, kě lián jīng jì jǐn qiū xū.
修短窮通一無恨,可憐經濟盡丘墟。
“杖屨不辭還往數”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去聲七遇 (仄韻) 入聲三覺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