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有典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先生有典刑”全詩
家貧甘半菽,身后只群經。
尊俎言猶在,瓊瑰夢已靈。
林宗負全節,無愧冢中銘。
分類:
作者簡介(黃公度)

黃公度(1109~1156)字師憲,號知稼翁,莆田(今屬福建)人。紹興八年進士第一,簽書平海軍節度判官。后被秦檜誣陷,罷歸。除秘書省正字,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九年,差通判肇慶府,攝知南恩州。檜死復起,仕至尚書考功員外郎兼金部員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詞》一卷。
《挽張直講圣行二首》黃公度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張直講圣行二首》是宋代黃公度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末學知歸{寓禺換禹},
先生有典刑。
家貧甘半菽,
身后只群經。
尊俎言猶在,
瓊瑰夢已靈。
林宗負全節,
無愧冢中銘。
詩意:
這首詩是黃公度挽詞的兩首之一,用來悼念已故的張直。詩中描述了張直的高尚品德和對學問的執著追求。作者表達了對張直的欽佩和敬仰之情,并寄托了自己對他的美好祝愿。
賞析:
詩的開頭“末學知歸{寓禺換禹},先生有典刑”,表明了作者是后輩學生,對張直的品德及學問的了解,并對他的高尚行為表示敬佩。接著,“家貧甘半菽,身后只群經”,描繪了張直的貧困生活和對學問的執著追求,即使在世時只有一半的豆粒(指貧困的生活),在離世后所留下的卻是大量的著作(指群經)。
“尊俎言猶在,瓊瑰夢已靈”表達了對張直的追思之情。尊俎是祭祀中用來祭祀祖先的禮器,這里意味著張直的精神依然存在于世間,他的教誨和言論仍然引人深思。而“瓊瑰夢已靈”則暗示著張直已經超越塵世,他的夢想和志向已經實現。
最后兩句“林宗負全節,無愧冢中銘”表達了作者對張直的贊美。林宗指的是古代忠臣林則徐,他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卓越的貢獻。這里作者以林則徐為典范,稱贊張直同樣忠誠、堅定、有節操,他的行為和品德無愧于被銘記在墓志銘上。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黃公度對張直的敬仰和對他高尚品德的贊美。通過對張直的描述和比喻,表達了作者對學問和追求的向往,并寄托了對未來的美好祝愿。
“先生有典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zhāng zhí jiǎng shèng xíng èr shǒu
挽張直講圣行二首
mò xué zhī guī yù yú huàn yǔ, xiān shēng yǒu diǎn xíng.
末學知歸{寓禺換禹},先生有典刑。
jiā pín gān bàn shū, shēn hòu zhǐ qún jīng.
家貧甘半菽,身后只群經。
zūn zǔ yán yóu zài, qióng guī mèng yǐ líng.
尊俎言猶在,瓊瑰夢已靈。
lín zōng fù quán jié, wú kuì zhǒng zhōng míng.
林宗負全節,無愧冢中銘。
“先生有典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