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慶名臣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襲慶名臣胄”全詩
憂時多鯁論,疾惡見剛腸。
仿佛商楹奠,凄涼漢署香。
老成無復見,雨泣路人傷。
分類:
作者簡介(黃公度)

黃公度(1109~1156)字師憲,號知稼翁,莆田(今屬福建)人。紹興八年進士第一,簽書平海軍節度判官。后被秦檜誣陷,罷歸。除秘書省正字,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九年,差通判肇慶府,攝知南恩州。檜死復起,仕至尚書考功員外郎兼金部員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詞》一卷。
《挽蔡子應郎中二首》黃公度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蔡子應郎中二首》是宋代黃公度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對蔡子應郎中逝世的悼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
挽蔡子應郎中二首
襲慶名臣胄,
棲身世隱堂。
憂時多鯁論,
疾惡見剛腸。
仿佛商楹奠,
凄涼漢署香。
老成無復見,
雨泣路人傷。
詩意:
這首詩詞是對蔡子應郎中逝世表示悼念之情的作品。蔡子應是一位具有卓越才華和高尚品德的名臣,他的離世使得社會上充滿了悲傷和惋惜之情。詩詞通過描繪蔡子應的品德和功業,表達了作者對他的贊美和敬意,同時也表達了對逝者離去的悲痛之情。
賞析:
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深深的悼念之情。首句“襲慶名臣胄”以“襲慶”開頭,意味著蔡子應繼承了家族的榮耀和才華,成為了備受尊敬的名臣。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他過著隱居的生活,以及他在世時對國家時局的憂慮和堅定的立場。“仿佛商楹奠,凄涼漢署香”描繪了他離世后的殘影和哀思,使人感受到了深深的悲涼之情。最后兩句“老成無復見,雨泣路人傷”表達了作者對蔡子應的思念和悲傷,也反映了離世名臣的離去給人們帶來的傷痛。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蔡子應郎中的敬仰和懷念之情,通過描繪他的品德和事跡,展現了一位偉大名臣的形象。同時,詩中的悲傷之情也引發了讀者對逝者的思考和對生命的感慨。
“襲慶名臣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cài zi yīng láng zhōng èr shǒu
挽蔡子應郎中二首
xí qìng míng chén zhòu, qī shēn shì yǐn táng.
襲慶名臣胄,棲身世隱堂。
yōu shí duō gěng lùn, jí è jiàn gāng cháng.
憂時多鯁論,疾惡見剛腸。
fǎng fú shāng yíng diàn, qī liáng hàn shǔ xiāng.
仿佛商楹奠,凄涼漢署香。
lǎo chéng wú fù jiàn, yǔ qì lù rén shāng.
老成無復見,雨泣路人傷。
“襲慶名臣胄”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六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