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遠寧容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遠寧容問”全詩
功名成底事,舟楫誤平生。
天遠寧容問,灘流本自鳴。
林猿如會意,故作斷腸聲。
分類:
作者簡介(黃公度)

黃公度(1109~1156)字師憲,號知稼翁,莆田(今屬福建)人。紹興八年進士第一,簽書平海軍節度判官。后被秦檜誣陷,罷歸。除秘書省正字,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九年,差通判肇慶府,攝知南恩州。檜死復起,仕至尚書考功員外郎兼金部員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詞》一卷。
《過使華亭悼七友》黃公度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使華亭悼七友》是宋代詩人黃公度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惡石亂崢嶸,胡為君此行。
這片惡劣的山石錯綜復雜,你為何要前來?
功名成底事,舟楫誤平生。
功名地位只是虛幻的事物,你卻誤了一生。
天遠寧容問,灘流本自鳴。
天空遼遠而寧靜,岸邊的水流本自有聲。
林猿如會意,故作斷腸聲。
林中的猿猴仿佛明白我的心意,故意發出傷感的聲音。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華亭山石之間的思考和感慨。詩中的"惡石亂崢嶸"表達了山石險峻多變的景象,象征著人生中的艱難和困惑。作者質問自己來此的目的,暗示人生的迷茫和不確定性。"功名成底事,舟楫誤平生"表達了作者對功名地位的淡薄態度,認為追求功名只會浪費人生。"天遠寧容問,灘流本自鳴"表達了大自然的寧靜和無私,與人類追求的名利相對比。"林猿如會意,故作斷腸聲"揭示了作者的孤獨和無奈,猿猴的哀鳴仿佛在與作者共鳴。
這首詩通過山石、天空、水流和猿猴等自然景物的描繪,寄托了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現實的思考。它表達了詩人對功名地位的質疑和對追求名利的冷峻態度,強調了自然界的寧靜和無私與人類的煩憂和迷茫之間的反差。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給人以深思和啟迪。
“天遠寧容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shǐ huá tíng dào qī yǒu
過使華亭悼七友
è shí luàn zhēng róng, hú wéi jūn cǐ xíng.
惡石亂崢嶸,胡為君此行。
gōng míng chéng dǐ shì, zhōu jí wù píng shēng.
功名成底事,舟楫誤平生。
tiān yuǎn níng róng wèn, tān liú běn zì míng.
天遠寧容問,灘流本自鳴。
lín yuán rú huì yì, gù zuò duàn cháng shēng.
林猿如會意,故作斷腸聲。
“天遠寧容問”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