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幽欲與蕙爭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清幽欲與蕙爭芬”全詩
眼看南國添春色,天遣馀波及寶薰。
淡泊直疑梅失素,清幽欲與蕙爭芬。
上林托足雖無地,猶有香名萬里聞。
分類:
作者簡介(黃公度)

黃公度(1109~1156)字師憲,號知稼翁,莆田(今屬福建)人。紹興八年進士第一,簽書平海軍節度判官。后被秦檜誣陷,罷歸。除秘書省正字,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九年,差通判肇慶府,攝知南恩州。檜死復起,仕至尚書考功員外郎兼金部員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詞》一卷。
《洪景盧賦素馨有遐陬不遇賞拔之嘆戲作反之》黃公度 翻譯、賞析和詩意
《洪景盧賦素馨有遐陬不遇賞拔之嘆戲作反之》是宋代黃公度所寫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才華未被廣泛賞識的懊悔和無奈之情。詩人黃公度自比東風中的桃李花,希望自己的才華能被眾人所知,但卻感到自己的才華被埋沒在偏遠的地方,遺憾之情油然而生。然而,詩人也意識到,盡管他的才華未能得到廣泛認可,但他的作品仍然會通過一些渠道傳播開來,如同香氣遠播。
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表達手法,通過東風中的桃李花來比喻詩人的才華。桃李花是春天的象征,寓意著美好和生機。詩人希望自己的才華能像桃李花一樣,受到廣泛的賞識和關注,但卻感到自己的才華被埋沒在偏遠的地方,遺憾之情油然而生。
詩中提到南國添春色,表達了春天的美好景象,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對他人才華的羨慕和嫉妒。他認為自己的才華應該像春天一樣,能夠被廣泛賞識和重視。
詩人用“天遣馀波及寶薰”來表達自己的希望,即使自己的才華無法達到廣泛的傳播,但仍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通過一些渠道傳播開來,如同花香遠播。
接下來的兩句詩中,詩人表達了自己對才華未得認可的疑慮和愿望。他認為自己的才華像梅花一樣淡泊高潔,但卻懷疑自己的才華是否失去了本真的素質。他渴望自己的才華能夠像蘭花一樣清幽高雅,與其他才華相爭芬芳。
最后兩句詩中,詩人表示盡管自己的才華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但他仍然相信自己的才華會有所傳承。詩人將自己的才華比作上林中的香木,雖然沒有實際的地位,但仍然有著遠近聞名的香氣。這里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才華的自信,相信自己的作品會在千里之外傳播開來,被后人所銘記。
“清幽欲與蕙爭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óng jǐng lú fù sù xīn yǒu xiá zōu bù yù shǎng bá zhī tàn xì zuò fǎn zhī
洪景盧賦素馨有遐陬不遇賞拔之嘆戲作反之
bù rù dōng fēng táo lǐ qún, jié hèn yuǎn zài zhàng jiāng fén.
不入東風桃李群,結恨遠在瘴江濆。
yǎn kàn nán guó tiān chūn sè, tiān qiǎn yú bō jí bǎo xūn.
眼看南國添春色,天遣馀波及寶薰。
dàn bó zhí yí méi shī sù, qīng yōu yù yǔ huì zhēng fēn.
淡泊直疑梅失素,清幽欲與蕙爭芬。
shàng lín tuō zú suī wú dì, yóu yǒu xiāng míng wàn lǐ wén.
上林托足雖無地,猶有香名萬里聞。
“清幽欲與蕙爭芬”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