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轉羊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路轉羊腸”全詩
野橋排雁齒,山路轉羊腸。
鳥語有時好,田家隨事忙。
一年春盡日,身跡更他鄉。
分類:
作者簡介(黃公度)

黃公度(1109~1156)字師憲,號知稼翁,莆田(今屬福建)人。紹興八年進士第一,簽書平海軍節度判官。后被秦檜誣陷,罷歸。除秘書省正字,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九年,差通判肇慶府,攝知南恩州。檜死復起,仕至尚書考功員外郎兼金部員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詞》一卷。
《三月三十日郊外即事》黃公度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三月三十日郊外即事》是宋代詩人黃公度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三月三十日郊外的景象和人物活動,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自然的意象,傳達出作者對春天逝去和離鄉別親的感慨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雨水積在稻田上,使稻田變得潔白明亮;
陽光普照麥壟,使麥壟變得金黃耀眼;
野橋上排列著一排排雁齒,猶如雁齒一般整齊;
山路蜿蜒曲折,仿佛羊腸般迂回盤旋;
鳥兒時而歡快地鳴叫,農家人忙碌地隨著各種事務;
一年的春天即將結束,我卻要離開故鄉。
這首詩詞通過對春季景物的描繪,表現了大自然的美麗和生機勃勃的場景。雨水滋潤了稻田,使之變得潔白明亮,陽光照耀下的麥壟金黃輝煌,展現了大地的豐收和春天的繁榮。詩中的野橋和山路則是自然景物的具體體現,野橋上排列整齊的雁齒形態,給人以秩序和美感,而曲折的山路則給人以迷離和變化的感覺。
除了描繪景物,詩人還融入了人物和情感的描寫。鳥兒的歌聲和農家人的忙碌生活,展示了農村生活的平凡和忙碌,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眷戀之情。而詩末的離鄉之意,則使整首詩增添了一絲離愁別緒,表達了作者面臨離別的心情。
這首詩詞通過精細的描寫和自然的意象,展現了春天的美麗和豐收的景象,同時也流露出詩人對家鄉和離別的深深思念與惆悵。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以簡潔質樸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使讀者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波瀾起伏。
“山路轉羊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n yuè sān shí rì jiāo wài jí shì
三月三十日郊外即事
yǔ jī dào qí bái, qíng tiān mài lǒng huáng.
雨積稻畦白,晴添麥垅黃。
yě qiáo pái yàn chǐ, shān lù zhuǎn yáng cháng.
野橋排雁齒,山路轉羊腸。
niǎo yǔ yǒu shí hǎo, tián jiā suí shì máng.
鳥語有時好,田家隨事忙。
yī nián chūn jǐn rì, shēn jī gèng tā xiāng.
一年春盡日,身跡更他鄉。
“山路轉羊腸”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