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蛾赴焰雞遭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飛蛾赴焰雞遭烹”全詩
阿奴投燭婢翻羹,飛蛾赴焰雞遭烹。
湯為池兮火為城,未如三伏南州行。
分類:
作者簡介(黃公度)

黃公度(1109~1156)字師憲,號知稼翁,莆田(今屬福建)人。紹興八年進士第一,簽書平海軍節度判官。后被秦檜誣陷,罷歸。除秘書省正字,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九年,差通判肇慶府,攝知南恩州。檜死復起,仕至尚書考功員外郎兼金部員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詞》一卷。
《南來苦熱戲作二首》黃公度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南來苦熱戲作二首》是宋代詩人黃公度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以農夫在炎熱的夏天辛勤耕作和仙家煉丹的場景為主線,通過對比描繪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境遇,抒發了對逆境與艱辛的思考和感嘆。
詩詞的中文譯文:
南方的農夫在烈日下耕作田畦,
仙家的煉丹爐完成了九次轉化。
阿奴為爐投入蠟燭,婢女翻動羹湯,
飛蛾投身火焰中,雞兒卻遭受烹煮之痛。
湯池如同城墻,火焰熊熊,然而仍不如南方的三伏時節。
詩意和賞析:
《南來苦熱戲作二首》通過對農夫和仙家煉丹的對比描寫,表達了作者對逆境和艱辛的深思和感慨。詩中南方的農夫在酷暑下辛勤勞動,以求收獲豐收;而仙家則以神奇的煉丹術完成了九次轉化,展示了超凡的能力。
詩中提到的阿奴投入蠟燭,婢女翻動羹湯,飛蛾投身火焰以及雞兒遭受烹煮,形象地描繪了仙家煉丹的過程。這些圖景中蘊含著對于追求成功的付出和犧牲的意味,同時也反襯出農夫們在艱苦環境下的辛勤努力。
詩的結尾提到“湯為池兮火為城,未如三伏南州行”,以南方的三伏酷暑來對比仙家的煉丹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南方的炎熱環境的痛感和對農夫們辛苦耕作的贊嘆之情。作者通過這種對比,讓讀者深刻感受到逆境中的人們所付出的努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同時也反思了生活中不同階層和境遇的差異。
總的來說,黃公度的《南來苦熱戲作二首》通過對農夫和仙家煉丹的描寫,以及南方的酷暑與仙家煉丹的對比,既展示了不同境遇下人們的生活狀態,也表達了對艱辛努力和逆境中人們的贊嘆和思考。這首詩詞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引發讀者對于人生和社會的思考。
“飛蛾赴焰雞遭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lái kǔ rè xì zuò èr shǒu
南來苦熱戲作二首
nóng fū liè rì xià qí gēng, xiān jiā jiǔ zhuàn dān zào chéng.
農夫烈日夏畦耕,仙家九轉丹灶成。
ā nú tóu zhú bì fān gēng, fēi é fù yàn jī zāo pēng.
阿奴投燭婢翻羹,飛蛾赴焰雞遭烹。
tāng wèi chí xī huǒ wèi chéng, wèi rú sān fú nán zhōu xíng.
湯為池兮火為城,未如三伏南州行。
“飛蛾赴焰雞遭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