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依約眉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依約眉山”出自宋代姜夔的《慶宮春》, 詩句共4個字,詩句拼音為:yī yuē méi shān,詩句平仄:平平平平。

    “依約眉山”全詩

    《慶宮春》
    雙漿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漸滿空闊。
    呼我盟鷗,翩翩欲下,背人還過木末。
    那回歸去,蕩云雪,孤舟夜發。
    傷心重見,依約眉山,黛痕低壓。
    采香徑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誰答。
    垂虹西望,飄然引去,此興平生難遏。
    酒醒波遠,政凝想、明珰素襪。
    如今安在,唯有欄桿,伴人一霎。

    作者簡介(姜夔)

    姜夔頭像

    姜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交游。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注釋】:
    原序:紹熙辛亥除夕,予別石湖歸吳興,雪后夜過垂虹,嘗賦詩云:「笠澤茫茫雁影微,玉峰重疊護云衣;長橋寂寞春寒夜,只有詩人一舸歸。」后五年冬,復與俞商卿、張平甫、铦(音xian1)樸翁自封禺同載詣梁溪,道經吳松,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錯雜漁火,朔吹凜凜,卮酒不能支,樸翁以衾自纏,猶相與行吟,因賦此闋,蓋過旬涂稿乃定。樸翁咎予無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平甫、商卿、樸翁皆工于詩,所出奇詭,予亦強追逐之。此行既歸,各得五十馀解。

    詞有小序述寫作緣起。它首先追敘了紹熙二年辛亥(1191)除夕,作者從范成大蘇州石湖別墅乘船回湖州家中,雪夜過垂虹橋即興賦詩的情景。詩即《除夜自石湖歸苕溪》十絕句 ,“笠澤茫茫雁影微”是其中的一首。當時伴隨詩人的還有范成大所贈侍女小紅,故又有《過垂虹》一首云 :“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 。曲終過盡松陵路 ,回首煙波十四橋。”五年以后,慶元二年(1196)冬,作者自封禺(二山名,在今浙江德清縣西南)東詣梁溪(今無錫)張鑒別墅,行程是由苕溪入太湖經吳松江,沿運河至無錫,方向正與前次相反 ,同往者有張鑒(平甫)、俞灝(商卿)、葛天民(樸翁,為僧名義铦),這次又是夜過吳松江 ,到垂虹橋,且頂風漫步橋上,因賦此詞,后經十多天反復修改定稿。這次再游垂虹,小紅未同行,范成大逝去已三載。從小序看,這首詞是一首寫景紀游之詞,但從全詞看,則兼有傷逝、懷古、懷人等多重內容 。此詞的妙處正在將多重主旨溶成一片,復雜含混,意蘊豐厚。
    上片開篇便描繪出一幅凌寒蕩舟的廣闊畫面:飄浮著莼菜的水面,雙槳劃動;松風時送雨點,冷凝在蓑笠上;暮靄漸漸籠罩湖上,令人生愁。起三句“莼波”、“松雨” 、“暮愁”,或語新意工,或情景交融,“漸”字寫出時間的推移 ,“空闊”則展示出境界的深廣,為全詞定下了一個清曠高遠的基調。以下三句繼寫湖面景象:沙鷗在湖上盤旋飛翔,仿佛要為“我”落下,卻又背人轉向,遠遠掠過樹梢。沙鷗親切可愛之情態畢現。因為故地重游,所以稱這些水鳥為“盟鷗”(和“我”有舊交的鷗鳥。)后三句忽爾轉到五年前雪夜蕩舟的情景:“那回歸去,蕩云雪、孤舟夜發”,正是:“笠澤茫茫雁影微,玉峰重疊護云衣⋯⋯”。眼前隱約出現的不又是那重疊蜿蜒的遠山?這是舊夢重溫么?然而當年的人又到何處去了?結句“傷心重見”三句,挽合今昔,感慨遙深。“依約眉山,黛痕低壓”,將太湖遠處的青山,比作女子的黛眉,不是無緣無故作形似之語,而顯然有傷逝懷人的情緒。所謂傷逝懷人,則可能既有對友人范成大的追念,又有對范成大所贈歌妓小紅的想念,而且還似有對合肥情侶的深深思念(正是是年正月,詞人與合肥情侶惜別,于今有近一年矣。)。朦朧迷離,曲盡其妙。
    下片過拍寫船過采香徑。這是香山旁的小溪,據《吳郡志》:“吳王種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 。今自靈巖望之 ,一水直知矢,故俗又稱箭徑。”面對這歷史古跡,最易引發人的思古之幽情 ,“嗟嘆之不足 ,故永歌之。”“老子婆娑(猶徘徊),自歌誰答 。”對照“那回歸去”的情景——“自作新詞韻最嬌 ,小紅低唱我吹簫”,如今老夫我對山川歌舞,有誰應答?仍與上片結句傷逝情緒一脈相承。西望是垂虹橋,它建于北宋慶歷年間,東西長千余尺,前臨太湖,橫截吳江,河光海氣 ,蕩漾一色,稱三吳絕景,以其上有垂虹亭,故名。船過垂虹,也就成為這一路興致的高潮所在。從“此興平生難遏”一句看,這里的“飄然引去”之樂,實兼今昔言之。這一夜船抵垂虹時,作者曾以“卮酒”袪寒助興,在他“飄然引去”時,未嘗不回想那回“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 ”的難以忘懷的情景。從而,當其“酒醒波遠”后,不免黯然神傷 。“政(正)凝想、明珰(耳墜)素襪。” “明珰素襪”借指美人。曹植《洛神賦》有“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珰 ”句 。這里“明珰素襪”所代的美人,聯系“采香徑里春寒”句,似指吳宮西子,而聯系“那回歸去 ”,又似指小紅。還可能是遠隔千里,年初與自己依依惜別的合肥情侶。其妙正在于懷古與思念之情合一,又不說明,反令人神遠。末三句即以“如今安在”四字提唱 ,“唯有闌干 ,伴人一霎”一嘆作答,指出千古興衰、今昔哀樂,猶如一夢,由懷想跌到眼前,收束有力。而傷懷幽怨,余味不盡。
    此詞雖然有濃厚的傷逝懷昔之情和具體的人事背景,但作者一概不直抒,不明說,只于一路景物描寫之中自然帶出,并將它與懷古之情合并寫來,只覺清幽空靈,蘊藉含蓄。即如郭麐所謂“一洗華靡,獨標清渏,如瘦石孤花 ,清笙幽磬,入其境者疑有仙靈,聞其聲者人人自遠。”(《靈芬·館詞話》)。從小序看,這一夜同游共四人,且相呼步行于垂虹橋,觀看星斗漁火,而詞中卻絕少征實描寫。惟致力刻畫在這云壓青山、暮愁漸滿的太湖之上、垂虹亭畔飄然不群,放歌抒懷的詞人自我形象,頗有遺世獨立之感。

    “依約眉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ìng gōng chūn
    慶宮春

    shuāng jiāng chún bō, yī suō sōng yǔ, mù chóu jiàn mǎn kōng kuò.
    雙漿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漸滿空闊。
    hū wǒ méng ōu, piān piān yù xià, bèi rén hái guò mù mò.
    呼我盟鷗,翩翩欲下,背人還過木末。
    nà huí guī qù, dàng yún xuě, gū zhōu yè fā.
    那回歸去,蕩云雪,孤舟夜發。
    shāng xīn zhòng jiàn, yī yuē méi shān, dài hén dī yā.
    傷心重見,依約眉山,黛痕低壓。
    cǎi xiāng jìng lǐ chūn hán, lǎo zi pó suō, zì gē shuí dá.
    采香徑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誰答。
    chuí hóng xī wàng, piāo rán yǐn qù, cǐ xīng píng shēng nán è.
    垂虹西望,飄然引去,此興平生難遏。
    jiǔ xǐng bō yuǎn, zhèng níng xiǎng míng dāng sù wà.
    酒醒波遠,政凝想、明珰素襪。
    rú jīn ān zài, wéi yǒu lán gān, bàn rén yī shà.
    如今安在,唯有欄桿,伴人一霎。

    “依約眉山”平仄韻腳

    拼音:yī yuē méi shān
    平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依約眉山”的相關詩句

    “依約眉山”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依約眉山”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依約眉山”出自姜夔的 《慶宮春·雙漿莼波》,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